沭阳马场镇的由来和历史
马场镇位于安徽省东部,东临南京,西接合肥,是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全镇总面积97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万,其中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1.2万。马场镇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山区小镇。以商业繁荣而闻名的“马场”这个品牌,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数百公里外的方圆人的心中。被批准为安徽省建制镇和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和宁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东距南京70公里,西距合肥68公里,北靠京沪铁路。在建的宁西电气化铁路在马场镇设有三级货运站。南京禄口机场、合肥萝岗机场均在一小时车程之内,南有长江航线,六级内河航道直通长江,400吨级船舶可过江出海。江苏省沭阳县马场镇一、概况“淮海经济区历史名镇”——马场位于沭阳县城东23公里处。辖19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人口近8万,镇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万亩。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骑兵在南方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在休息的路上,小分队看到这里草丰腴、肥沃、甘甜,气候宜人。所以他们在这里养马休息。人们看到马多就叫它“马场”,后来演变成了“马厂”。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建国前后曾是马场区乡所在地,1954年为沭阳第一镇,即沭城镇和马场镇。1958成立人民公社,1984改马场乡,1986撤乡建镇。马场镇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省道326线贯穿东西,六塘河、柴南河贯穿腹地。东12km、西12km分别与宁连高速、京沪高速、新长铁路相连,马场至连云港机场、港口仅需40分钟。该地区自然产品丰富,经济发达。历来是沭阳县东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清代,国内外著名女诗人、词曲作家刘青云与丈夫钱梅坡曾在此居住。她创作的《小蓬莱仙堂抄诗》、《小蓬莱仙堂传说》等24首词曲代表作,都是在马场集镇北的“小蓬莱仙堂”创作的。现代作家、著名记者、《人民日报》高级编辑费也出生在马场。他一生写了很多。以马厂为题材的《十里美景》在抗战时期曾经风靡一时,为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杨家将》、《黑牡丹》等颜勇大众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马场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光辉的一页。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革命活动频繁的地区,沭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马场。沭阳县第一届县政府也在马厂镇马蓬村成立,刘少奇曾领导过民主村东南村的地下斗争。马场是英雄之地,是革命老区。陈毅、张爱萍、粟裕、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65438年至0942年,这一带的铁匠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成立了铁工会,制造土制钢枪支援抗战前线,后被称为“马厂造”。他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育各类特色产业,多种经营比重达到60%以上。目前,马场镇已建成稻麦吨粮田1万亩,蔬菜复种套种保护性种植4.4万亩,高效示范田3.5亩。全镇食用菌推广面积已达31.3万平方英尺。有2个特种养殖场和3个母猪繁育基地。森林1.8万亩,活立木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6%。形成了木材、化工、建材、印刷、铸造、粮食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乡镇工业企业格局。,品种规格多,产品批量生产能力强,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林楠木业有限公司被授予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其生产的单板层积材畅销多个国家发展。苏鲁木业、中天木业、富士木业等民营企业生产的木材加工产品在韩国、日本、美国、香港、青岛等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河南省太康县马场镇位于太康县东南部,柘城县东部,张集、符草楼以南。西边是毛庄和郊区,北边是高朗。区域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2.5公里,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92万亩,镇政府距县城14公里。全镇辖43个行政村,182个自然村,人口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和建设发展迅速,全镇基本实现了“四通”的目标。马(厂)太(康)、马(厂)张(吉)、马(厂)福(草楼)、马(厂)朱(口)、马(厂)安(平)五条乡镇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全镇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全镇安装了1200多部程控电话,安装了无线通信网络站,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我们镇的电网改造已经结束,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气化;流经我镇的河流共有11条,全镇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水资源丰富。涡河穿越马场集,西桥连接马场界南北。马场街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我的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小平,棉花,玉米,大豆写了农作物连年丰收,小麦产量多次居全区第一。1997年被省政府授予夏粮生产先进单位。畜牧业蓬勃发展。全镇建成各类养殖场25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300余户,年出栏生猪5万头以上。65,438+70万只山羊;30万只家禽。1996年,被评为全区养牛十佳镇。有丰富的林业资源。1997年,我镇被地区授予高水平平原绿化标准乡镇。有万亩银杏林网和林业种苗基地,万亩银杏林网被省领导誉为“豫东罕见平原一绝”。我镇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三倍体杂交毛白杨,年育苗1万株,出口河北、天津等地。李迈行政村被林业部授予“林业育苗千乡”。李梓源,水牛城陈星政村的千苗,每年生产110000公斤李子,销往全国各地。槲寄生的制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镇有2000多亩桑园和一个烘茧厂,年产茧量1.5万吨。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槲寄生生产先进单位。中药材生产形势喜人。全镇实施二花、板兰、白勺等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平均每亩收益达到1.500元以上。镇上成立了中草药开发办公室,负责技术和销售服务。我们镇有56家大小企业。达夫塑料厂与郑州大学合作开发的PVC透明塑料,投资1多万元的党委书记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年创造效益40多万元。太康第一化工厂马场分厂生产的对硫磷粉剂出口省内外。此外,我镇还有多家家具厂、铸造厂、预制厂、橡胶豆厂,都有一定的生产销售能力。近年来,我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镇上成立了招商办,在太康县也成立了招商办。北京长城高级润滑油项目,投资654.38+50万元。投资40万元的山东绿宝集团洗衣粉生产线和投资90万元的南阳镇平玉雕生产项目已落户我镇民营经济起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