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一些关于博古和王明的信息。
博古属于杂画的范畴。描绘古代器物形状的画或用古代器物装饰的工艺品称为“博古”。后来有人在博古的画上加花,给博古的画增添新鲜感。这种模仿交流有助于现代人认识古代器物,拓宽知识面。北宋大观时,惠宗曾命人绘制宣和博古地图。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代器物,如鼎、瓷器、玉器、石雕等。由于珍贵,很少见到,所以它们被画成博古图和博顾平,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古董的方法。
/view/2420.htm
王明(1904—1974)
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
早年参加学生运动,五卅运动加入国民党。
65438年至0925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加入中国* * *产党。同年冬回国。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随米芾赴苏联,任教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在此期间,他在米芾的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政治优势。他的思想“左”,教条主义严重。
1929 10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主编,发表“左”倾思想文章。
1930年底,通过批李三路线,提出了比李三路线更“左”的政治纲领。
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被选入中央政治局,并很快加入政治局常委(PSC),获得中央领导权。
1931 6月,项总书记被捕叛逃,米芾以国际名义任命王明为代理书记。第三次“左”倾错误统治是从党内开始的。同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遭到破坏,王明作为中国驻国际代表随米芾赴苏联。王明去苏联前,薄谷开来被任命为中央委员,薄谷开来仍然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回国,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抗战初期,他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1942党内整风期间,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改。为了在七大上团结他,他还是被选为中央委员。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担任政务院政法委副主任。
1956年赴苏联定居,后以“马马维奇”、“波波维奇”等化名撰写文章,歪曲我党历史,攻击毛泽东思想。
1974于3月27日死于莫斯科。
/view/64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