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旧诗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台湾省诗社的出现,标志着诗人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的增强;它显示了以组织形式为核心的文学世界的出现;也说明了文坛竞争意识的萌芽。台湾省文坛诗社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7年,即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台湾省文学的开创者沈,以及他的诗友纪、、韩友琦、陈远途、赵龙轩、林启源、陈鸿友、曾世炎等。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诗社。沈在《东阴社序》中写道:“社友今满诗”。这表明诗人非常团结,他们的创作相当繁荣。18世纪,台湾省的诗社开始增多。1847,“思圣社”成立,郑永喜为创始人,成员7人。1878年,“崇正社”在台南成立,以徐南英为创始人,以陈步武、、施世杰、邱、、为社友。徐南英之子许地山在《偷窥园先生传》中写道:“为崇尚正义之目的,总会聚于朱溪寺”。1886年,“飞庭诗社”在台南成立,成员有唐、史世杰、倪云灭、杨其祥、张、熊瑞卿、石友生、秋、徐南英、、郑、林启东、黄宗鼎、谭思祥等。1886年,“竹梅印社”在新竹县成立,创始人为陈君之,主要成员有郑谷真、郑、李祖训等。
其他成员,如郑·,也是飞庭诗社的成员。1890年,“荔浦印社”在彰化县成立,由蔡兴福、吴德功、黄如旭组织。1891年,“朗吟诗社”在台南成立,创始人是徐南英。1893年,“牡丹诗社”在台北成立,以唐为发起人,几乎囊括了台湾省内各大诗人,会员超过100人,是台湾省内最大的诗社。他的成员遍布各地,包括各行各业的人。1893年,海东音社在台北成立,是一个由牡丹社衍生而来的诗社。1898年,“橡树社”在台中成立,成员有林赤贤、赖悔、林南强三人。很快停止活动,1902恢复活动,1906发展到20多个会员。1909年,应学会在台中成立,会长为洪楠楠,1919年,台湾省文学学会在台中成立,理事为陈、陈沧虞、郑绍禄、庄以若、林、林。20世纪初,台湾省旧诗社之风又开始盛行,旧诗社和书院相当兴盛。据统计,砍掉戏台后,书院数量已达两万余家,诗社200余家。当时文人的心情,消极来说,无非是通过诗歌寻求解脱。如林创办橡树社时说:“我学为世无用,以弃材;心若死,是为朽木。今天,橡树是一种没有材料的木材,我认为这是一种迹象。他喜欢跟随我的流浪者,渴望我的职位。”台湾省旧诗社,肇始于明郑,成长于清中叶,兴盛于清末,兴盛于20世纪初。它在文学史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早期,它对促进诗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诗歌艺术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发挥了诗人之间的团队精神。18世纪,除上述功能外,还起到了鼓励抵抗外敌入侵,弘扬诗人爱国精神的作用。但到了晚清,尤其是日据时期,旧诗社的淘汰功能越来越暴露出来。诗社中盛行的合唱和形式主义之风逐渐麻木了人们的斗志,一些老诗人被日本人用来歌颂侵略者,走向堕落和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