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简介

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一样,也是中外之间的贸易通道,但后者自西汉初年形成以来,一直伴随着整个古代中国社会。在这段长达2000年的中外贸易史上,中国的主要出口有时是丝绸,有时是瓷器,也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先秦时期岭南地区的海上交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海船和出土陶器的分布区域,以及肩扛石器、铜鼓和铜钹,得知先秦时期岭南先民曾穿梭于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了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

海上丝绸之路是汉武帝灭南越后兴起的。东汉时期(尤其是后期)船只使用风帆;大秦(罗马帝国)第一次通过海路到达广州进行贸易;来自中国的官方商人也抵达了罗马。这标志着真正横跨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

扩展数据:

海上丝绸之路,又称“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最早由法国东方学家沙莎在1913年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变迁于明清。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两条路线:东海路线和南海路线,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真正成型并开始发展是在西汉中后期和东汉时期。西汉时期,南粤与印度半岛之间的海上航线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后,海上贸易规模由海上拓宽,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路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之国、斯里兰卡。这是最早的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字记录。

东汉时期,与罗马帝国的第一次接触也有记载:东汉时期的船只使用风帆,中国商人通过海路抵达广州进行贸易,通过马六甲和苏门答腊由海路将丝绸和瓷器运往印度,并购买香料和染料运回中国。

印度商人再把丝绸和瓷器通过红海运到埃及的开罗港或者通过波斯湾运到安提阿,然后希腊罗马商人通过地中海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加沙等港口海运到希腊罗马两大帝国城市的大小。

这标志着真正横跨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从中国广东番禺、徐闻、合浦等地向西航行,在印度洋上与从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岸港口向东航行的海上航线相遇、对接,广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地。

随着汉代养蚕业和纺织业的发展,丝织品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出口产品。

百度百科-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