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20%的调整已经结束。为什么机构很难“抱团”?
在过去的10个交易日里,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白马股展开了一波反弹,食品饮料(申万一级)上涨6.87%,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具体到个股,一波消费股如洋河股份(002304。SZ)和洽洽食品(002557。SZ)迎来了可观的增长。
第一财经指出,许多消费类股属于机构集团,而机构集团往往是基金经理的“心脏水”。公募基金一位重仓消费股的经理直言,虽然经过20%的回调,基金净值有所缩水,但并没有改变持有的决心。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需要看到的是,目前消费股的股价仍处于历史高位,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化估值。综合来看,估值消化与否需要和盈利表现相匹配,盈利增长和估值的性价比选择更为重要。
20%估值消化
连续上涨后,消费股集体迎来一波20%的回调。
海地叶巍(603288。SH),已连续创下历史新高,9月3日达到当前历史最高水平。此后,海天叶巍在过去一个月进行了一次估值消化。9月3日至9月28日,海天叶巍下跌20.94%,股价从最高的203元/股跌至最低的153元/股,振幅约25%。
同样,8月25日至9月17日,三全食品(002216。SZ)从40.25元/股跌至29.35元/股,跌幅27.08%。
在二线白酒中,金世元(603369。SH)从9月1到9月28日的20个交易日下跌20.58%,也迎来了一波20%的估值消化。
一线白酒,代表贵州茅台(600519。SH)和五粮液(000858。SZ),也经历了一波估值消化,但幅度没有二线白酒和调味品龙头大。
“消费股整体估值短期略贵。比如白酒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点。现在和龙头白酒一样,达到了PE的50倍左右,历史上不算太便宜。同时,由于一些短期因素,估值翻了一倍,但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石椿资本的商业合伙人杨如意说。
壁虎投资总经理张增基也认为,白酒、调味品等行业的估值确实不低,出现回调,消化估值是正常的市场表现。
公募基金一位重仓消费股的经理也向第一财经直言,此轮消费股20%的回调更多是因为估值偏高,他并不“害怕”这次调整。
“因为不是基本面造成的,完全是因为涨的太快或者估值太贵。”重仓股公募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
也有观点认为,长期来看,茅台、海天是市场上的稀缺品种,这些股票的高溢价可以长期存在,因为其高估值可以通过业绩的稳定增长来消化。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表示,疫情下食品饮料行业“需求消费”属性明显,行业整体受疫情限制。龙头企业仍保持稳定快速增长。预计三季度行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继续向好。以白酒为例。目前,白酒行业基本面已逐步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高端白酒需求旺盛,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产品价格已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抱团”更多的是一种表象。
CBN注意到,经过一波估值消化后,这些消费股开始反弹,部分股票甚至收复了之前的回调。
从9月18开始,三全食品迎来强势反弹,最高时涨到35.72元/股,期间涨幅21.7%;金世元跌至43元附近后,股价开始反弹,截至目前金世元收于48.84元/股。
在9月份的回调中,洋河股份下跌约15.4%,而在过去的5个交易日中,洋河股份上涨21.6%。不仅收复了之前的跌幅,还再次创出新高。
第一财经注意到,这些消费类股中有许多属于机构集团。经过一定的回调,机构也纷纷选择在适当的位置建仓。
10 6月12日,洋河股份涨停。当日龙虎榜显示,第二、三、四买入席位均被机构买入。
“回调20%或30%后,如果觉得便宜,可以再买。这是流程。只要估值处于相对合理的阶段,我都可以接受。”上述重仓股公募基金经理表示。
和机构一起的,还有外资机构。12日,洋河股份最大买入席位为深股通席位。
“虽然部分外资和公募基金重仓股的动态估值已处于高位,但外资持续流入的预期也强化了抱团现象,部分持股如医药、消费、科技龙头仍享有较高的确定性溢价。而持有大部分股票型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往往延续自己的投资风格,使得基金仓位集中,基金风格越来越极端,产生群体行为。抱团行为为基金贡献了大量超额收益,反过来又强化了抱团现象,形成了正常的反馈机制。”杨如意告诉第一财经。
“我觉得a股市场还是遵循行业的景气度和个股的基本面。基本面好的话,会成为集团股。其实今年的行业是轮动的。65438+10月是技术,二三季度可能是消费。最近有一波电力设备,包括军工,也出现了短期团或不团。我觉得抱团是一种表象。a股永远追求高景气、高业绩增长的公司。只是意味着每个人对景气和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的判断不一样。”该公募股票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