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发展史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生态学著作《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提出了农药DDT造成的生态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1964年,先驱卡森去世,化工巨头孟山都化学公司有针对性地出版了《荒凉时代》一书,抨击环保主义者。书中描述了DDT等农药被禁用后,各种昆虫肆意传播疾病,造成公众无数死伤的“悲剧”。1970年4月22日,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环保活动,得到环保组织的热烈响应。全美约有2000万人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示威集会,旨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美国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后来,这个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批准。至今,每年的4月22日都被定为“地球日”。1972,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并于5月5日签署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这是划时代的环境保护历史文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在宣言中,签约国达成了七项基本共识;此外,会议还通过了一项提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会议将生物圈保护列为国际法,成为国际谈判的基础。而且,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保护世界环境的重要力量,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一致行动,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根据会议的建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设在肯尼亚内罗毕。1982 5月10日至5月18日,为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10周年,促进世界环境改善,国际社会成员国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内罗毕召开人类环境特别会议,并通过了《内罗毕宣言》。本文在充分肯定《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环境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各国都应遵守的新原则。《内罗毕宣言》指出了环境管理和评估的必要性,以及环境、发展、人口和资源之间密切而复杂的相互关系。宣言指出:“只有在该地区采取全面和统一的方法,我们才能使环境无害,社会和经济发展可持续。”65438-0987由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担任主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提交给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原文)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不编制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的发展能力。)"
65438+1992年6月3日、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联合国国际组织及其附属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出席了会议。1987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同。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这是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国家和国际行动的指导性文件。全文纲领第27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首次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拥有发展权的同时,制定了环境与发展相结合的政策。但条款中“到2000年生物农药用量要占农药的60%”的呼吁,因为生物农药的性价比,仍然是一纸空文。
会议还通过了《联合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议程》、《森林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为各国提供了下一世纪在环境问题上的战略行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计划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损害气候系统的水平。非政府环保组织通过了《消费与生活方式公约》,认为商品产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迅速枯竭、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的灭绝、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堆积。因此,新的经济模式应该是大力发展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生产,禁止生产为少数人服务的奢侈品,降低世界消费水平,减少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