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婚俗

水族的婚俗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注重明媒正娶。“近亲结婚”和一夫一妻制的实践。在过去,表兄妹结婚的习俗很流行。解放前缔结婚姻,基本都是靠父母的命令和媒体的一面之词。男女十五六岁订婚,十七八岁结婚。无论是自由恋爱的男女,都必须通过诚实婚姻的方式结婚,否则会被视为无利可图,受到谴责和鄙视。

水族是生活在云南省、江西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总人口约34万。草水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侗水语支。老水人大多说自己是江西人(江西吉水等地),有的说自己是中原绥水地区人,有的说自己与古代“洛越”有关,但他们的文化是水书,水书只能来自中原。另一种说法是,水族原是隋朝皇族的后裔,隋朝灭亡618年,没落的皇族南迁。他们从江西长途跋涉到贵州山东地区,与当地的苗族布依族生活在一起,通过借鉴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在南迁过程中自称“隋”人,但因发音一致也被称为“隋”人,至今仍有“隋”人。

水族婚俗简介:

水族的婚俗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注重明媒正娶。“近亲结婚”和一夫一妻制的实践。在过去,表兄妹结婚的习俗很流行。解放前缔结婚姻,基本都是靠父母的命令和媒体的一面之词。男女十五六岁订婚,十七八岁结婚。无论是自由恋爱的男女,都必须通过诚实婚姻的方式结婚,否则会被视为无利可图,受到谴责和鄙视。

青年男女谈恋爱后,要先委托人告诉父母。如果父母表示愿意,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送礼订婚,选个黄道吉日派人把猪崽扛到女方家“吃点小酒”。正式结婚典礼时,大猪被抬到女方家“吃大酒”。宴会上应该唱一首祝酒歌。女主人每唱一首歌,客人们都要喝一杯酒,通过喝醉来表示他们的好客。男女双方的家庭成员都不参加婚宴和送行。除了少数地方是新娘的哥哥背着新娘去婆家,大部分都是盛装的新娘撑着一把刻意扯开的红纸伞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伴郎、伴娘和提着嫁妆的长龙。一般新娘中午出娘家,晚上六七点进婆家。她不被允许进入房子,直到吉祥的时候。新郎家的亲戚要在新娘进屋时出门躲避,新娘进屋后才能回家。新婚之夜,伴娘陪着新娘,第二天新娘回娘家。婚礼结束后,新郎会把新娘请回来,开始夫妻生活。有些新娘第一次拜访的时间长达一两个月,这被称为“坐在家里”。其实是“宅”婚习俗的残余。在去新娘婚礼的路上,打雷是最忌讳的,所以婚期一般在秋冬。

水族婚姻形式的演变:

在水族的历史发展中,水族的婚俗经历了血亲婚姻、对偶婚和一夫一妻制等常见的婚姻形式。由于水族地区的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反映在婚姻习俗上,仍然存在着男性结婚、叔伯结婚、一夫多妻制等原始社会的残余。

男人结婚

也就是所谓的过继,女招男上门的婚姻习俗。一般来说,女方父母没有子女,为了传宗接代,依靠生活,才会招人上门。另外,有的女性父母有了孩子,却因为父母年老体弱,子女年幼缺乏劳动力,就招郎上门。前者过了很长时间才结婚,直到她父母去世。老人死后,招赘婚姻继承了他的全部财产。后者被其夫妻收养的时间更短。一般等妻子和弟弟长大懂事,能独立生活,等父母回来,女方父母会把一部分财产给儿媳妇,另立门户。女婿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女婿生的孩子都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过去,水族“娶妻生子”、“招婿”的习俗在一些偏远地区很流行。解放初期,外出参军(当地方兵)没几年就回了家的年轻人,从小路经过偏远山区时,被招去当女婿。这种婚俗的起源,很可能是基于一个民族一开始就禁止血亲结婚。这种禁止血亲通婚的禁忌,可能源于母系氏族时期禁止血亲通婚。当时正是因为这种婚姻禁令,为群婚向对偶婚过渡创造了条件,也使一男一女在夫妻生活中共同生活成为可能。水族男婚女嫁的婚俗是水族从群婚发展到二元家庭时产生的。因为只有青年男女成为了亲密伴侣,男女才有可能去女方家当女婿。

养女之风和禁止同宗男女通婚,是水族婚姻家庭史上的重大变革和进步。

姑姑和姑母是表婚。

过去在一些水族地区还存在表亲通婚、姨妈表亲通婚的习俗,即舅舅家有优先娶我侄女的权利,姨妈家的女儿要优先嫁给舅舅家的儿子,尤其是漂亮的姑娘,外人不得“先到”。否则就会发生命案。还有姨妈表妹结婚的习俗也是如此。姨妈和二三月经之间的孩子也优先订亲,凡是长得帅的姑娘都不许外人抢。一定要许配给月经的儿子。一个不漂亮的女人,那不重要。

水族的这种婚俗,看似不文明大方,近乎自私。不管男女是否同龄,更不管当事人是否意气相投,只要舅舅和月经提出来,就一定会被逼婚。如果姑姑的女儿不愿意嫁给姑父的儿子,却坚持要嫁给别人家,那么男方就必须准备彩礼,给姑姑的姑父家,这就叫“付妈妈的钱”。月经的女儿,如果要嫁给别的女人,也会给彩礼。但这种婚俗在水族各地区并不完全一致,比如三都九前地区的水族。解放后的十几年里,这种表亲通婚的习俗逐渐有了自觉的改变。男人和孩子自由恋爱,自愿结合,感情融洽,直到结婚,才改变了进步的方向。然而,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父母包办婚姻的现象。所以婚后男女双方感情破裂就离婚,这是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宣传婚姻法,在这方面要更开明,移风易俗。

一夫多妻制

在旧社会,水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也有一夫多妻制。究其历史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

1,有权势的男人,依仗自己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实力,多娶妻纳妾。水族的大地主有四五个小老婆。如三都九前区水东村大地主、原国民党联保所所长潘,解放前有12个小老婆。

2.夫妻俩结婚后,多年不育。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供养自己的养老金和继承财产,男方又娶了一妻一妾。

3.旧社会重男轻女,水族馆也不例外。比如40岁以上的已婚男女,婚后虽然生了几个女儿,却没有生男孩,受到大众的批评和嘲讽,尤其是女性,更是尴尬。所以男人争取第一任妻子同意再娶一个小妾,想生孩子,以延续后代。

水族地区的一夫多妻家庭,有的是分家,有的不一定是分家。如果丈夫非常宠爱小妾,有的就带着小妾去另一个房子住。

跨种族婚姻

过去水族通婚的做法一般是同一民族的男女之间发生婚姻关系,但并没有禁止与其他民族通婚。虽然有些家长不同意子女与其他民族的男女通婚,但一般家长并没有硬性阻止,内部和舆论也没有干涉。水族地区由于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约在清代康熙以后),体现在婚姻习俗上就是青年男女自由结婚,逐渐转变为父母包办婚姻,青年男女没有结婚自由,也不能因为对婚姻不满而离婚,所以各种悲剧经常发生。解放后,水族青年男女结婚相对自由,异族通婚的趋势越来越盛。水族男女可以自由与汉族和布依族通婚,他们的家庭也很幸福。这也是水族婚姻史上的一大进步。

自由性爱

1.几个男青年邀请几个女青年晚上在寨角、田坝“玩月亮”。在对对方产生好感后,男方主动要求媒人去女方家做媒。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大部分婚姻都泡汤了,但也有女生同意了,急于结婚,就逃到男方亲友家住几天,看看父母的态度有没有变化。也有男女双方煮熟饭的聚会,造成既成事实,迫使父母同意,达到结婚的目的。

2.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互相了解。男青年到村里走亲访友,这个村的姑娘们闻讯后会主动邀请他们去做客。晚上在亲戚家唱歌。唱歌的时候,男女都是自己选择伴侣的,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以后也会找机会再见面,或者匆匆忙忙想办法再见面。然后男方让媒人去女方家请亲戚。此后,双方频繁接触。逐渐建立更密切的关系。

3.男人在公共场所和女生谈恋爱,比如赶到现场,会主动找了解女方家庭的人,先了解女方父母的态度。如果赢得女方父母的好感,男方往往会趁机带些酒、肉、粑粑、红糖、烟酒之类的礼物,主动登门拜访。如果女方家人愿意接受礼物,说明事态发展顺利。这样男方更主动,拜访更频繁。让其他男人知道两家已经结成亲家,这样就不会有人来说是亲家了。多次往返之后,女方正式答应了这门婚事。解放后,水族地区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自由恋爱、牵线搭桥,最后由老人决定。然后,我们要举行订婚和结婚仪式。

水族馆结婚程序:

充当媒人/中间人

解放前,水族婚姻昂贵,男女双方家庭负担沉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结婚一般要经过做媒、订婚、结婚三个步骤。基本上就是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话的结合。

如果男方父母看中他的女儿,认为她可以做他的儿媳妇,或者男方喜欢无名氏,就会通知父母,如果父母也认为合适,男方会先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通过“喝媒人酒”约定订婚。一般男方请媒人带礼物到家里要媒酒(提前通知女方)。如果女方说不反对,媒人第二次就带着礼金走了。礼金除了现金,还应该包括姑娘的银项圈,其他银饰和衣服。如果女方同意并接受了礼物,她会准备一桌酒席招待媒人。每家除了一个人参加,桌旁还有两个媒人,媒人一般都是女方的亲戚。席间,他们交换了杯子,喝了酒。只有这样,才能说婚姻成功。然后,女方所有的家庭,无论多少或几十个,也轮流招待男方媒人。男方媒人一定要去各家,不能无礼,否则婚姻又有波折。

从事

水族历来非常重视履行订婚手续和举行订婚仪式。订婚的过程其实就是男女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这样,婚姻变成了商业交易,女人变成了事实上的商品。订婚就是定产品,在女方未到婚龄之前确认所有权,让别人无法染指。水族订婚成功后,女方要索要高额彩礼。结婚前,男方必须全额支付彩礼。结婚时,男方选个吉日,把彩礼等礼物送到女方家。彩礼除了300到400元的现金(有的高达800到900元),还包括20到50两不等的银饰。当时每两元钱大约值五元现金,还有酒、肉、红糖、粑粑、烟叶。

娘家设宴,男女四个媒人到场,桌上摆了四碗酒。四人相对坐下后,把面前的几碗酒全喝了。如果女方觉得男方送的彩礼太少,会提前告诉媒人暂时不要喝酒作为威胁。所以男媒人要当场加一定的量(男媒人要离开,出去找熟悉村子或者附近寨子的亲戚朋友临时借点现金应付场面),女方满意后,双方一起喝酒。喝完酒,婆婆立马扔了个座位。女方家也给男方二十多尺的布、糯米、粑粑等。,且数量必须成对。订婚那天,女方会把男方送的彩礼,包括现金和银饰,当场放在女方家的大厅里,让亲朋好友观看,以示男方家庭、姑娘和身价。所以订婚仪式结束了。

结婚

水族的婚礼非常隆重。婚前,男方先问女方“八字”,女方写好“八字”,用红纸包好,交给男方。男方要求巫师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决定婚期。

婚礼当天,新娘打着新布伞,盛装打扮,佩戴项圈等银饰,由本村亲戚朋友的四六个姑娘陪同,步行(近几年坐车)到男方家。除了被子窗帘等床上用品和一两个木箱外,还有大衣柜(解放后的缝纫机)等各种嫁妆。有的还根据经济情况嫁了马,摘了些糯米。新娘出嫁前,母亲、姐姐、妹妹、嫂子都要哭着互道再见,表示舍不得离开家。当新娘离开房子时,她的脚不能着地。她必须由她的兄弟或有血缘关系的兄弟抬出来,女孩会被伞遮住。途中如需过桥或涉水过河,也应由哥哥背着。男方送亲戚朋友半路接新娘,还送糯米和蔬菜让女方送的亲戚半路吃午饭。新娘的嫁妆等。是立即移交给男方的婚礼。

新娘出娘家,进婆家,必须严格遵守巫师规定的时间。即使进了寨子,也要等到约定的“好时机”才能踏进婆家。新娘进门时,还是由哥哥或弟弟抱进来。当新娘即将进入丈夫的村子时,村里的姑娘们都在村口等着,故意阻止新娘进村,大家都在争抢新娘的鞋子。都说“抢鞋”是看新娘的针线活好不好,手脚是否灵巧。有些地方还有新娘只穿一只鞋进婆家的习俗。新娘在等待她“美好的一天”的时候,也会摆弄新娘的鞋子,或者故意抢走女方送给亲戚的伞。当然,这些戏谑的场面是为了增加热闹的气氛。

新娘进男方家时,婆家所有女性,即丈夫的母亲、姐姐、嫂子,都要暂时离开家(姑娘出家时母亲也要回避),不能见证新娘进家门。新娘进屋坐下后,就可以陆续回家迎接新娘了。意味着我们在家里见面,就像兄弟一样,永远和睦相处,全家更加团结。结婚前三天,新婚夫妇不同居,不允许男性客人进入新房。第四天,新娘由男方和妹妹带着一些糯米片和其他礼物陪回家。住了一晚后,男方派妻子去接他,新婚妻子回了婆家,于是新婚妻子正式和丈夫同居。在一些水族地区,则更为保守,即新媳妇回娘家后,暂时不去婆家,农忙或节日时男方会派后宫迎接,新媳妇只回婆家,但也只去几天。就这样,几个来回下来,新媳妇要半年才能永久住在婆家,和老公一起住,婚礼也就基本稳定了。

水族的婚俗:

洞房二重奏

按照水族的习俗,新娘对拜堂不感兴趣,不允许在洞房里闹事。但是那天晚上,男方的年轻歌手可以找女方来陪母亲唱歌。唱歌的时候,男歌手只能在洞房外唱,女歌手在洞房内唱,一唱一答。你唱的歌都是传统古歌,不能编出来唱。场面严肃而温馨。唱到半夜后,男家安排酒席请歌者吃夜宵,双方在酒席上相对而坐,继续唱着唱着。

送亲戚的兄弟

水族姑娘出嫁,必须有自己的亲哥哥或亲表妹陪伴。按照习俗,新娘出大门时如果不能着地,哥哥就打伞,哥哥背她出家门。然后和妈妈一起走。如果途中遇到别人的脚印,哥哥需要背着新娘穿过路口。进男方家的时候,还有两个兄弟,一个打着伞,一个背着新娘。这种习俗反映了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关心的兄弟情谊,也是水族家族特有的。

新娘拜井提水认亲。

新娘到男方家的头一两天,会去井边看看,这是水家的规矩。抽空约几个女生悄悄去探井,一是了解井的位置和距离,二是做好几天后挑水认亲的心理准备。有些地区,新娘去拜井,必须带两个鸡蛋,放在井里。如果两个蛋相依为命,说明夫妻俩婚姻美满。新娘进门回来,会履行挑水认亲的义务。在新郎新娘的姐姐的陪同下,他们给每个叔叔和兄弟的家庭送去了一桶水,以示认可。这一习俗一直保持到今天。

水族禁止结婚;

水族有着优良的传统道德风尚,反映在婚俗上,形成了一套禁忌的婚俗习惯法。在水族历史上,这一习惯法对水族内部的团结、水族社会的稳定发展、各民族间的团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男女的不轨行为不仅会受到民众舆论的强烈谴责,还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调查、研究、总结水族婚俗习惯法并加以推广,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凡有夫之妇与有夫之妇通奸,男方须赔偿奸夫钱财衣物,同时罚奸夫备酒备肉,并请奸夫宴请全村百姓一日。否则,奸夫家的男人会结伙到奸夫家,抢走他妻子所有的衣服和银饰,毁坏所有的家具。最轻也要杀猪,过一天饱。

与未婚女子通奸的男子一般不会受到处理。如果女方怀孕了,男方必须向女方家人道歉,结婚。如果男方不想结婚,一旦女方不能结婚,他就得养她一辈子。与未婚女子通奸所生的子女应由男方家庭抚养。未婚女子怀孕后不能在寨子里生孩子。它们必须在寨子外面搭个棚子生孩子,满月后才能回到寨子里。但是私生子是不能和爷爷奶奶父母住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