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的前世
地道战中的地道战方法,是从晋察冀边区保定清苑冉庄发展起来的。从1941年开始,从单一的藏身之处,变成了能打能藏、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逐渐变成了“村村通隧道,户户通隧道”。这种内外防御结构,可以使各家各户有效配合,以隐蔽的方式打击敌人,使原本毫无防御能力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抗击日寇的重要作战区域。
抗战时期的“地道战”是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只能用“高,真高!”来评价。
“地道战”的记录和应用始于战国时期,甚至到了21世纪,在中东的战争中仍在使用。
1
战国时期
中国最早关于地道战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翟墨在《墨子预备洞》中明确记载,如果敌人挖地道攻城,守军也要直取迎敌,向敌人洞穴方向挖地道,用洞穴攻击敌人,从而将敌人消灭在地下。还记载,为了及时了解敌人的洞穴情况,派狗到各个井洞的洞口“察看洞穴位置,掘洞迎敌”。古籍中不仅记载了应对地道战的方法,还解释了地道战的侦察方法。
从战国到三国时期(220-280),关于地道战有了新的记载。三国时期,使用地道的记载多达九次,如曹操与张绣之战,袁绍与公孙瓒在易经之战,袁绍与曹操在官渡之战,邓艾与姜维在齐豫之战,诸葛亮与赵昊在陈仓之战。
据史书记载,曹操擅长用地道作战。著名的亳州古地道是曹操为军事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地下军事战。最初用于运送士兵,后来用于攻城、撤退、联络、伏击和反地道战。
在随后的1000多年里,中国大地上几乎历代的攻城战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欧洲大陆,在著名的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中,穆罕默德二世面对长期无法攻陷的局面,也采取了挖地道的形式,企图从护城河和城墙下面进城。守城的君士坦丁堡军民也采取了和墨子一样的战术,主动出击,歼灭地道中的敌人。
2
阿拉斯之战(1917)
阿拉斯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地道战,针对的是有协约国的英法联军和协约国的德军。
1916年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后,英法联军吸取了血的教训:与装备精良、战术多变的德军步兵师对抗,无异于集体自杀。他们改变了作战策略,决定在阿拉斯挖地道伏击一支印第安纳琼斯地下部队,在关键时刻给了德军致命一击。
这个计划很快开始实施。为了加快挖掘速度,英方从新西兰隧道公司聘请了500名经验丰富的矿工,与一队平均身高只有5英尺3英寸(约1.6米)的约克郡矿工组成了工程队。仅仅三个月,一个巨大的隧道网络在阿拉斯的地下被挖掘出来。
整个隧道网络由两个“大迷宫”组成,每个长约20公里,可容纳25000名士兵。隧道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狭窄。反而可以让两个部队自由行走,最宽的地方甚至可以铺设铁路补给物资。挖掘结束后,人们立即建立了餐厅、教堂、加油站、轻轨等附属设施,以及设备齐全的战地医院。
阿拉斯隧道于1917年完工,英法联军司令部决定于1917年复活节发起反攻。在英国人元帅·道格拉斯·黑格的指挥下,25000名士兵开始秘密进入这座巨大的“地下城”,准备伺机而动。在他们头上几十米的地方,有德国士兵像狗一样警觉,却没有意识到地下的情况。
士兵们等待了一个多星期后,1917年4月9日凌晨5点半,英军第三突击师发出了进攻信号。随后,几支联军小分队有序地从指定出口冲出地面,奇迹般地出现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对驻扎在阿拉斯的德军第二、第六步兵师发起了突袭。那天,雨下得很大,风刺骨。在猛烈的迫击炮火力掩护下,联军成功进入德军阵营。慌乱的德军没想到英法联军会突然出现在离他们不到一英里的地方。他们甚至来不及换靴子,有的甚至穿着睡衣就成了囚犯。
此役,英法联军大获全胜,以1000多人的小伤亡击溃德军全军,成功将战线向前推进10多公里。他们身后的巴黎从此安全了,阿拉斯地道战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重建了阿拉斯镇。新居民希望忘记战争留下的所有创伤,于是市政当局关闭了“地下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镇上一些知道“地下城”存在的居民将其复活,作为保护人们免受空袭的地下掩体。但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隧道又被关闭了。
我们不难发现,战国三国时期的地道战,以及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多是用来运送士兵的。简单来说就是“修一条铺好的路,把黑暗藏起来”,和抗战时期冀中平原的地道战有很大区别。
三
太平洋战争(1941年-1945)
太平洋战争后,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的帕劳和菲律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帕劳贝里琉岛战役,日军精锐14师第2联队(10000多人)全军覆没,美海军陆战队1师伤亡8000多人,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次。冀中平原受地道战“教育”的日军,用地道战抵抗美军进攻。
帕劳战役后,美军决定跳过台湾省,直接夺取冲绳,减少了在敌人防守严密的岛屿上登陆作战的次数。这时,日军派遣中将蛮牛岛接管日军第32军,主要负责保卫冲绳的任务。根据敌强我弱,支援不利的事实,第32军高级参谋中将·安原博通建议利用地形与美军打游击战和地道战。
冲绳战役打响后,迅速白热化,战斗异常激烈。初期战斗中,日军采用白原博通和牛岛满的战略方案,依靠坚固的地道和山洞来防守阵地。一天之内易手10次,美军最精锐的第六师伤亡达到3000多人。
面对躲在堡垒和地下的日军,美国人想尽办法充分利用喷火器和推土机,但还是有很多冷枪不知从哪里射来。
可见冲绳使用地道战的战术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傲慢的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单纯抵抗美军的进攻,而是希望歼灭冲绳的美军。
就在美军在冲绳不知所措的时候,32军的中将常勇向牛岛满提出了新的作战计划,建议32军冲出洞口,进入美军阵地,一举歼灭嚣张的美军,报效天皇大恩。中将·常勇可以说是二战中猪队友的代表之一。最后,经过员工会议的讨论,这个计划被通过了。当然,安原博通上校在参谋会议上提出了反对意见,但这并没有改变最终的结果。
在常勇等人的策划下,日军冲出洞口,主动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最后冲绳到处都是日本人的尸体。
四
越南战争(1955至1975)
在1955开始的越南战争中,越军也用“地道战”让美军吃了苦头。北越和越* * *都在城下布设了精密的隧道网络,并依托这种网络结构对美军进行打击,导致美军伤亡巨大。其中大型隧道工事长达数公里,摸不到边。甚至直到越战结束,美军也没有发现越军到底挖了多少地道。
越南各地都有森林,高大的树木和竹子作为建筑材料,低矮的灌木和藤蔓作为掩护。当地的红土和粘土也适合隧道开挖,就地取材即可。至于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物资就更丰富了,有各种金属板、弹药罐、尼龙篷布、沙袋等等。
虽然地道战在越南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甚至一些庞大的隧道系统还有地下操作室、指挥官专用办公室、电影室和弹药工厂设施,但北越军民还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隧道内部通道较低,基本上是向前弯曲或下蹲。住在隧道里要长期面对空间狭小、空气稀薄、阴暗潮湿的环境,很多人因此患上幽闭恐惧症。同时,各种生活垃圾甚至排泄物在隧道内得不到及时处理,各种昆虫携带病菌在隧道内传播。最大的古芝隧道里大约有16000人,但战争中幸存的不到6000人。
对于美军来说,反击的方法也简单粗暴。一方面是直接用炸药炸开或者往隧道里灌水,用催泪弹把人闷死,或者灌气然后用火箭筒引爆。即使在平坦的地区,坦克也可以用来坍塌隧道。另一方面是把人送进隧道。对于美军来说,进入黑暗的隧道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甚至后来还成立了专门的隧道作战部队。
五
“9·11恐怖袭击”后的“反恐”战争
打着反恐的旗号到底是真的反恐还是真的抢不是本文的重点。但是,由于美军以打击恐怖分子的名义进入阿富汗,很快就消灭了阿富汗所有的抵抗组织,阿富汗残余的塔利班武装分子开始转移战场,将战争转入地下,或者躲在山里,于是美国开始了游击战。
上世纪80年代,为了抵御前苏联的入侵,阿富汗花费数百万美元修建地下碉堡,并利用天然洞穴和古老的地下灌溉渠修建了自己的地下堡垒。这些洞穴和隧道像迷宫一样纵横交错。
可见,对于阿富汗人民来说,“挖隧道”已经是一件耳熟能详的事情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依靠地下掩体来防止美军的导弹袭击。阿富汗的地道结构与越南相比非常简单,主要用于存放武器物资或隐藏战斗人员。隧道虽然结构简单,但是里面没有照明,一片漆黑,到处都是陷阱和炸弹。高科技设备,比如美军的夜视设备,在隧道里不会发挥太大优势。面对这种未知的环境,无论是美军还是阿富汗政府军都不愿意进入。
一名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曾独自进入隧道,仅用一支手枪就击毙了4名武装分子。他回来后不仅得到奖励,还被称为特种兵之王。然而,他自己也说,他潜入地下洞是他一生中最恐怖的事。你要知道,这个英国士兵来自S.A.S(特种空勤)特种航空队,是世界上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
除了阿富汗,在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我们也遇到了地道战。一些专家甚至说,地道战将是伊拉克战争的最后一战。当然,由于许多原因,这并没有发生。
面对这种像兔子窝一样的隧道结构,美军真正彻底歼灭对手恐怕还需要几年时间。
现在除了美军在阿富汗遇到的地道战,在巴以战争中也经常使用地道战。目前美国怀疑朝鲜有数千条隧道,甚至在美墨边境,甚至有墨西哥毒贩和非法移民在拼命挖隧道。
参考资料:
搜狐:被称为“战神”,鲜为人知的日本上校,一战造成美军7万人受伤。
网易: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用“地道战”消灭近万美军?
搜狐:揭秘:炸死美军士兵的越南地道战陷阱示意图!
参考消息网:英国矿工在法国阿拉斯隧道战争中挖掘的地下城市
百度:为什么阿富汗能拖住美军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