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苏联是被迫这样做的,却在不经意间改写了犹太人的命运。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虽然二战中的交战方被分成了两大阵营,并被赋予了“善恶”之分,但这场战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依然是世界大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二战刚结束,英法等老牌强国就极力巩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试图掩盖国力衰退的事实。像美苏这样的“暴发户”想尽办法插手这些地区,旨在把自己的势力扩散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在这一轮新老对决中,上演了一场精彩、突兀却又不可避免的博弈。1947 2月18日,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宣布,将把激烈的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看到* * *国家和犹太人在这个巴掌大小的地方剑拔弩张,国力衰退严重的英国表示实在是无能为力。在此之前,英国当局已经尽力了。7月31946,31日,一个名为“莫里森·格雷迪计划”的方案被抛出,该方案建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分为4个部分,即一个自治省、一个犹太自治省和两个英国省,遭到各方反对。1947 65438+10月27日,英国外交部又提出一个方案:五年内实现大城府自治,五年后使其成为独立国家。在此之前,英国将继续委任统治。这个大得多的计划仍然被否决。作为中东老牌霸主,巴勒斯坦问题最终被抛到联合国,似乎是英国国力和影响力下降的无奈之举。然而,真正让英国人头疼的不是国家和犹太人,而是苏联和美国。说起来,英国其实也是抱着“拖延兵力”的目的来玩这个游戏的,只是遭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反击。特别是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对犹太人来说,俄罗斯和苏联都不是好主。这片土地上有着强烈的反犹太主义传统。直到斯大林时代的前半期,犹太人及其犹太复国主义仍被当局视为危险的敌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犹太方式被列入根本意识形态对立的范畴——犹太教把“国家”作为终极目标,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国家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另外,犹太人遍布世界各地,成分复杂,但总在重复“民族”二字;斯大林曾经这样定义这个概念:“民族是一个稳定的* * *同构体,具有* * *相同的语言,* * *相同的地域,* * *相同的经济生活,* * *相同的文化心理素质。”从这个角度来看,犹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俄罗斯有很多犹太人,列宁和斯大林都认为所谓的犹太人问题只是阶级矛盾和压迫的产物。犹太人整天叫嚣着“民族意识”、“建立犹太国家”,其实是在夸大问题。因此,在二战爆发之前,苏联处理犹太人问题的手段一直是简单粗暴的——同化他们,但莫斯科对那些尖锐主张的回应是非常官方的,尤其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局不断安慰犹太人:“反犹主义作为一种强烈敌视苏联制度的现象,将受到严厉的批判和惩罚。”“苏联一直希望事情能大事化小,大事化小,但总有人在一旁看着,觉得事情不太大,非要想办法撬开起点,以便浑水摸鱼。1917 2月,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阿瑟·詹姆斯·贝尔福公爵发表了历史上著名的《鲍尔弗宣言》,为欧洲犹太人“好心”找到了归宿:此后,数万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地区,一战结束后,英国在其势力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利益代言人”,他们为苏维埃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回报,英国当局允许犹太人在该地区“为所欲为”,一时间“犹太复国主义”甚嚣尘上。相反,苏联和犹大的关系迅速恶化。到列宁时代末期,苏联直接将犹太复国主义定性为“反革命”,参与者将以“英国间谍”的罪名被捕。像苏联这样的国家戒备森严。以毒品为例。禁毒是世界各国都很头疼的问题,屡禁不止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相比之下,犹太人的抱怨似乎根本不算什么。如果不出意外,不难想象,英国人想借助犹太人撬动苏维埃政权的根基,简直是向石头扔鸡蛋。然而,历史的戏剧性是惊人的,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二战爆发了。从1939年到1940年,苏联吃掉了波兰东部、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北部和波罗的海国家,约200万犹太人沦为难民。为了让更多的犹太人逃到巴勒斯坦,世界犹太复国运动领袖魏茨曼甚至要求将该地区数十万人迁走。”把他们带到伊拉克和约旦。“二战爆发后,苏军溃败如山倒,大片土地沦陷,形势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莫斯科不得不考虑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力量,被当局痛恨的犹太人瞬间成了烫手山芋。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在这一阶段苏犹关系的变化中尤为明显。1941年底,苏联成立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前者大声谴责德国人在全世界迫害犹太人的罪行,一下子变成了犹太人的“好朋友”。这一操作虽然看似笨拙,但效果突出:苏联为犹太人提供庇护,作为回报,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苏联提供资金和各种资源,他们甚至影响了美国援助苏联的决策。莫斯科之战,苏联进入蜜月期,双方关系迅速升温,彼此之间的要价和报价也有所增加。苏联驻英国大使伊万·麦斯基(Ivan Maiski)曾对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大卫·本·古理安说,“如果你能让美国人了解我们的情况,并继续帮助我们,那将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我们需要大量的坦克、大炮和飞机。犹太反法西斯委员会似乎无非是特殊历史背景影响下的利益产物。事实上,从此改写了犹太人的命运。二战结束后,苏联人从根本上改写了他们在犹太人问题上的立场。经苏联当局批准,大量犹太人得以返回波兰和其他国家。但在德国的影响下,波兰也变得不受犹太人欢迎;波兰的反犹事件越来越频繁,数十万波兰人不得不离开波兰,选择另一个地方落脚。在那个时间点上,英国还是中东名义上的霸主,美国连地中海沿岸的基地都没有,也没有开设据点的合理借口;英国把这块宝地看得滴水不漏,就在美国人不知所措的时候,正是这一点让他们看到了介入的机会。8月31945,3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英国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立即再签发65438+百万移民许可证,允许欧洲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地区。经过一番调查,英国当局得出结论:阿拉伯和犹太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建立犹太国家显然不现实;因此,发放65438+万移民许可,取消犹太人买地限制是合理的,但也需要延续英国的委任统治。从表面上看,美国第一个定居中东的计划成功了。事实上,英国借此机会强调其在中东的地位。就在美英为此互斗的时候,苏联也趁机从中分一杯羹。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自9月1946以来,英国外交部提出的许多建议都被一一否决。国家和犹太人都想独吞大部分好处,所有有利于英国在中东称霸的提议都会遭到美苏的反对。英国并没有真的决定把问题扔给联合国。1946年,英国也和约旦签订了条约,给自己留了后路。据专家分析,英国认为巴勒斯坦问题不可能在联合国迅速解决。毕竟背后牵扯的势力太多了,算来算去可以一天算一天。英国殖民大臣克里奇·琼斯甚至直接表示:“英国人根本无意放弃委任统治。然而,苏联集团施加的影响令英国方面感到惊讶。政坛上永远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苏都想终结英国在中东的霸权,于是达成了微妙的默契:1947,14年5月,在联合国召开的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上,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极大地推动了犹太复国运动。10月29日,苏联集团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分治计划。美国也如法炮制,甚至逼迫法国“背叛”其铁杆盟友英国。值得一提的是,分治方案通过后,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国表达了强烈的* * * *,他们在随后召开的* * *联盟会议上宣称:“* * *人民决心对抗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将按照* * * *的意志战斗到最后胜利。”——这为后来的中东战争埋下了注脚。决议通过当天,巴勒斯坦地区爆发了犹太人和犹太人之间的暴力冲突,局势一片混乱。* * *国家甚至借机派出非正规武装力量挑起事端,同时向美国施压。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美国一度犹豫不决。事实上,美国人很清楚,分治计划虽然可以结束英国在中东的霸权,但却为苏联提供了便利。相比之下,苏联是一个更强大的对手。美军还分析,一旦苏军在中东落脚,苏军间谍和部队就会采取行动,一方面试图颠覆当地* *建立苏军政权,另一方面苏军会用暴力手段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利益体系。1948,19年3月,美国向安理会建议:“鉴于巴勒斯坦局势恶化,美国认为联合国托管理事会应暂时管理巴勒斯坦以维持和平。”这句话冠冕堂皇,实际上,在下一轮利益斗争开始之前,美国已经认识到了懦弱。相比之下,苏联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犹太人建国,此起彼伏,美国和苏联哪个更“靠谱”,不言而喻。有意思的是,美国的反复表现激怒了犹太恐怖组织伊尔贡,该组织甚至宣称:“如果美国出兵巴勒斯坦实现托管,我们将与之战斗到死。“1948 14年5月下午4点,犹太民族委员会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正式宣布建国;第二天,这个被称为“以色列”的犹太国家的外交部恭敬地给苏联当局发了一份电报,要求对方承认以色列并设立公使馆,“以建立长期而深厚的友谊”。相比之下,之前在这个问题上畏首畏尾的美国表现得异常积极——大卫·本·古理安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11分钟后,华府宣布实际上暂时承认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