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土地是怎么划的?

古代地图主要是用规划的方法绘制的。

“规划中的规划”法是为了正确缩小地图图形尺寸而设计的按比例绘制网格的方法。

1.首先,用正方形填充地图,正方形的边长代表田地里的英里数。

2.按照一定的标准到处派人收集各种数据。

3.收集数据然后根据方框画出地图内容。

扩展数据:

晋代裴秀(公元223-271)展示了一套地图制作理论,并据此绘制了龚宇区域地图。他的理论可以概括为“六体测绘”,即测绘要考虑的六个因素:比例尺(比例尺)、准星(方位)、道路里程(道路里程)、高度(地形高度)、高度。

“六体地图学”已成为中国传统地图学理论的重要基础,规划法则是基本操作方法。两者都用了1500多年,历代名图都少不了规划。裴秀之后有唐代贾丹的《中外地图》、北宋沈括的《世界州县图》、元代朱思本的《地图》。

历朝所做的改进主要在于纬度和里程测量的精度以及换算比例。宋代广泛使用“水准仪”(水平尺)、“视尺”(照像板)、“干尺”(干尺)等仪器测量地形的高低。在《沈括》中,用了“相互相似”而不是“隧道”,这可能是现代的轮廓标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