漪汾桥太原桥简史

贯穿太原的汾河,见证了龙城大桥60年来的发展历程,从解放时的“一桥飞跨”,到今天的“九桥映”。(漪汾桥是市区由北向南的第四座桥)

从1949开始,太原市汾河桥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迎泽桥的修建。迎泽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汾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在此之前,1943年7月,日伪政府占领了当时的太原,在汾河上修建了一座70孔钢筋混凝土桥,俗称“杨辉桥”)。这座桥长480.5米,宽15.4米。它有29个洞和28个墩。为钢筋混凝土重力墩,现浇钢筋混凝土悬臂板梁。这座桥装有波纹栏杆。当时是中国最长的公路桥,因此赢得了“华北第一桥”的美誉。大桥于1953 65438+10月1日开工建设,于1954 65438+10月1日举行通车仪式和命名仪式。从此,迎泽桥成为太原的象征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壮汉,张开长长的臂膀,日夜承载着千千成千上万的行人和车辆,为太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期间,太原先后修建了胜利桥、南内环桥、柴村桥。1970,胜利桥竣工。1988,南内环桥完成。1992,漪汾桥、柴村桥完成。这五座桥与迎泽桥一起构成了太原汾河桥的基本框架,形成了太原人记忆中的“老五桥”。

第三阶段始于90年代中后期。太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开始向南方快速延伸。“老屋桥”日益制约着太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太原开始了大规模的汾河桥改造建设。2001,太原南迁战略标志性建筑长风桥竣工,连接长风街。长风大桥主桥长569.8米,宽52.5米。超过迎泽大桥主桥511米的长度和50米的宽度,成为新的“第一桥”。现已成为太原长风商务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与此同时,太原原有的五座桥梁全部进行了拓宽改造,“老五桥”彻底改造。

2008年4月25日,太原汾河主干道第七桥开工建设。这座全长2608米的大桥也是龙城第一座高标准立交。

2008年6月26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在太原传递,这一天开工建设的太原汾河八桥被命名为祥云桥。新建的南中环桥和祥云桥继承了龙城太原新地标的功能。南中环桥如大雁高飞,祥云桥如火炬高举。

2013年3月,太原汾河第九桥——北中环桥开工建设,同年2月29日13竣工通车。

历经60年的历史沧桑,汾河从上兰村的老龙头里奔流出谷,养育了太原。如今,一座又一座大桥飞跨,也将让太原更加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