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HKCEE的历史答案
复仇是指二战初期,德军绕过法军的马奇诺防线,进攻法国本土,占领法国,建立傀儡政权至维希法国。
2、
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政策与一战后初期基本一致——奉行肢解、削弱德国的目标,阻止德国东山再起,以确保法国的长治久安,使法国重新成为欧洲强国。
后来,冷战是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这是共同防御的要求,而欧洲一体化寻求保持冷战时期以更强大的力量对付美苏的能力。在过去的历史中,法德两国曾多次试图通过相互挤压来谋求自身的发展。二战后,面对欧洲因二战破坏而出现的政治解体和经济重建的迫切需要,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洲大国认为原来的想法已经过时。更何况二战后,美苏把欧洲变成了冷战的战场,让法德觉得自己没有了自主权和安全感,“欧洲自治”的要求被提上日程。欧洲有识之士呼吁德法走出报应的恶性循环。对二战的反思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统一运动,促进了人们对欧洲联盟的探索和追求。历史和解不能脱离政治框架,要采取措施消除历史时代,促进政治框架内的团结合作。这首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方法。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法国提出这一计划的目的是通过联合经营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取消民族重工业,为两国民族和解服务,避免两国爆发新的战争。这个计划符合阿登纳关于欧洲重要工业整合的思想。
从1950年舒曼首次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到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煤钢联合体条约》(又称《巴里条约》),舒曼计划得以具体实施。
1952年7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
在此基础上,1957年,六国在意大利罗马签署了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条约,即《罗马条约》。
1958 65438+10月1,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成立,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欧洲一体化最坚实的一步。困扰德法数百年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在一体化框架内得到解决。
1965年4月8日,六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决定统一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称欧共体。该条约于7月1967日生效。欧共体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991 12 11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峰会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2年2月7日,各国外长正式签署了《马约》。经欧共体成员国批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于1993 165438+10月1日生效,欧共体开始向欧盟过渡。
从1999年的11和2002年的1开始,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正式使用欧元。所以欧共体是欧盟的前身。
3.近代以来,国与国之间冲突不断,战争不断,西欧人民渴望和平与统一。
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联和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
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建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