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饮食史介绍
浙江的饮食习俗历史悠久,在史书中有记载,至少有两千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带着饭和汤在浙江一带游历,鲁豫小儿也是自己用饭和汤喂饭、喝。(《吴越春秋》)史记·货殖列传中也记载:“楚越之地,米汤鱼……”汤,古称五味浓汤,指以鱼为原料熬制的鱼汤。这说明当时人们不仅做鱼汤,还把“果胜蛤”作为餐桌食品。张华的《博物志》也有类似的记载。
魏晋以后,中国进入所谓“五乱花开”的混乱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南移。东晋贵族纷纷来到浙江定居。南北风俗开始交流,饮食习俗丰富。
南北朝时期,浙江流行浓汤等菜肴,尤其是厚莼菜,在南方食品中名声大噪。所谓“千里浓汤,怎能合卢伟乎?”((《南史·崔祖四传》)在绍兴,酿酒相当盛行。除了邵酒作为贡品外,民间所生所嫁的女子也酿造“女儿酒”。金《南草调》载:“南方人有数岁之妇,即作大酒...女子要出嫁,却为迎宾送恶酒,名曰女酒。”隋唐时期,越酒名扬天下。当时浙江茶很流行。陆羽《茶经》载:“茶在浙西湖州之上,杭州周目之下;浙东到越州,明州到梧州,台州到台州。”当时著名的烹饪专家杜集在《大事记》中写道:“杜集,能尝异者,擅盐梅。”他们创作的“带肚石头记”特别好吃,用作贡品。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在浙江建立了吴越。当时中原战乱连年,而吴越国在和平中度过了70多年。经济繁荣,粮食丰富。据《宋史·吴越世家》记载,孙承佑若有妻,钱王必以其妹为妾。他每次喝酒喝酒都会杀上千人,吃几十顿饭。他喜欢吃鲜鱼,从开车到北方,还有用骆驼蓄水养鱼。有一次,孙在招待客人时,指着自己的酒席说:“今天在席上,南方的蛞蝓,北方的红羊,东方的虾鱼,西方的玉米,一应俱全,可谓又富又小。”北宋末年,宋朝南迁,杭州成为南宋都城。北方大批王公贵族渡河南下,形成了又一次南北风俗交流,促进了饮食风俗的大发展。
南宋时,临安的饭馆很多,食品店、小吃遍布大街小巷。这里有20多家著名的官方和私人豪华餐厅。前者包括乐和大厦、和丰大厦、中和大厦、冯春大厦和泰禾大厦,后者包括惜春大厦、三元大厦、上新大厦和华月大厦。每层有十多个小亭子,用厚重的窗帘遮住,金银酒器精致奢华。当时供应的酒有琼花露、蓬莱春、蓝桥浪漫月、飘玉春、风和春等,名菜有“玉鲢鱼”、“鲈鱼鲢鱼”、“玲珑壮”和”。至于小吃生意,就比较红火了。吴的《梦》载:“杭城街,日夜交易,夜三四鼓,游人开始稀;五鼓齐鸣,卖早市的又开店了。“卖点有炸香肠、烧饼、蒸饼、蛋糕、雪糕、五味粥、糖豆粥、肉粥、血汤、羊血、粉汤等等。其著名小吃有鹌鹑蛋、羊脂韭菜饼、成沙饺子、蟹肉包子、鸡丝面、鱼桐皮面等。据《武林旧事》等书记载,小吃有100多种。
由于大量北方人从南方来,“京城的饭店多是京城人开的”。北方食品也传入浙江,如李的汤、张的汤圆、酥油面、胡饼、胡杨八和十种糖在标杆上出售。
明清时期,浙江的饮食习俗进一步发展。比如在明代,喝酒在浙江非常盛行。当时越州有蓬莱酒,绍兴有豆豉酒、薏米酒、黄酒、鲫鱼酒、东阳酒。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东阳酒入药为佳,其酒自古有名。”烹饪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清代慈禧大厨伴清曲所写的《美食谱》记载了412种制作精美食品的方法。绍兴盐商简悦所著的《吊鼎集》是一部丰富的菜谱集,其中也记述了许多江南风味菜肴的菜谱。特别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与园方合写了一份菜单,总结了当时杭帮菜的烹饪手法,有“台湾汤腐肉”、“蜜汁火腿”、“家乡肉”、“醋鱼”、“酱炸甲鱼”、“干蒸鸭”、“土鱼”、“鳝鱼面”、“烧鹅”等。还配有专门介绍浙江各地小吃的“点心谱”,如“八珍饼”、“麻籽饼”、“大葱”等。可见当时浙江的饮食品种之丰富。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浙江人民积极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创造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最后,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学派,成为中国八大名菜之一。浙菜在南方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配料新鲜,制作精细,色泽鲜艳,味道鲜美,品种繁多,注重营养。烹饪方法主要有煎、炸、炒、焖、炖、烤、蒸、烤、炸。浙菜的主要原料是猪肉、鱼虾、鸡蛋、蔬菜、豆类和一些野味。尤其是肉、鱼、禽、笋占比最大。现在市面上经常供应的菜品有500多种。浙菜以杭州、宁波、绍兴三个地方风味为代表,各具特色,风味各异。
浙江风味小吃富有江南地方特色。根据不同的爱好和口味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古往今来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小吃和小吃。其烹饪技法主要有蒸、煮、煎、烤、烘、煎、炸、酿。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味,咸的,甜的,肉的,素的,香的,脆的,软的,糯的,美得五颜六色。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以及省内各地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在饮食习俗方面,大致可分为杭嘉湖平原、西南丘陵山区、东南沿海城镇和海岛地区三个主要的受风区。各地区代代相传的饮食习俗、风俗习惯、烹饪方法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一些群众喜欢的风味特别的食物。
浙江省的饮食习俗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许多菜肴的烹饪方法来自民间,经过长期的传承和演变,并在不断发展。如西湖醋鱼,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原来是“将活鲱鱼切成大块,用油焯一下,用酱、醋、肉煮熟”,后改为“焯一下”蒸;现在,把活的草鱼放在清水中饿死使其吐出泥巴,再放入沸水中煮,最后用各种调料煮熟。再比如金华、义乌产的“南肉”,南宋时就很有名,久负盛名。现在,用老方法烹制的“家乡南方肉”和“南方肉竹笋”仍然是受欢迎的菜肴。
其次,在其发展过程中,浙江的饮食习俗受到了外国的影响,从而发生了变化。南宋时,杭城的很多饭馆都是汴京人开的。爆、炸等烹饪技术就是在这个时候从北方传来的。例如,浙江人烹饪鳗鱼时,习惯用油和酱炒。后来他们参考北方的方法,把“煎”改为“爆”,并加入蒜泥,就成了南北方烹饪的“生爆鳝”。其他的,如用核桃和松子做腊八粥,在元夜喝屠苏酒,以及抚养孩子的“汤饼聚会”,也渗透了中原的旧习俗。
第三,大多数饮食习俗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主要是祈求好运、驱邪和祝愿丰收,其中谐音、谐音、象形和双关的食物象征着幸福、快乐、吉祥和繁荣。比如年年有鱼,求聪明(清明),年年长高(年糕),天天甜(甘蔗),早生贵子(红枣、花生、桂圆、荔枝)等等。生孕妇,用“速食肉”,肉要切得正方正正;祝老人长寿,用“长寿面”,面条煮着吃着都不会断,等等。
第四,许多饮食习俗都伴随着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的爱恨情仇和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油煎刺柏(秦桧)、莲子汤、宋嫂鱼、绿饺子、七公饼、东坡肉和凤尾鱼。在一些地方,特殊的饮酒习俗与当地的重大事件有关,并成为历史记录。比如舟山的“土城汤饭”,纪念清顺治八年九月初二海城沉没,军民战死;在海宁,8月23日烧红糖和芋头是为了纪念清朝咸丰十年太平军攻占石霞。
第五,在不同的季节,它的饮食品种也有变化。尤其是时令小吃,款式最多。比如春天有韭菜芽肉丝春卷,洋葱炖孩子,虾饺。夏天有八宝绿豆汤,西湖鲜莲子汤,冷淘(米粉)等。秋天有桂花鲜栗子汤、蟹粉包子、糖炒栗子等;冬天有脆皮羊肉、青菜炖豆腐、糯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