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苗苑邵

袁绍出身于东汉名门望族“汝南袁”。从袁绍曾祖父开始,袁家四代五人都排在三公之上,他本人也排在三公之上,所以他家一直被称为“四代三公”。为什么三国历史上这样一个人物写得这么差?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人物形象中,袁绍一直是一个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狂妄自大、有勇无谋的人物。他打了一手乱七八糟的好牌,但他完美的开局和强大的实力,最终还是被弱旅曹操击败,悲痛而死!

《三国演义》称之为“欺软怕硬,好计不可破;‘做大事爱惜身体,见小利忘了命’。郭嘉说曹操十胜,袁绍十败,简直以为袁绍是纸老虎。

《三国志》写袁绍“帅而令人望而生畏”,评论说“可惜他外广内讳,善谋而未决,有才而不能用,不能收,弃职崇爱。至于他的继承人,他的国家被推翻了。昨天,项羽力挺范增,计划丢掉他的王业;邵杀田丰多过于渊!”

一个时代的大师袁绍,死后遭到讽刺和唾骂。这样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如果没有袁绍,东汉也不会灭亡的这么快。没有袁绍,中国不会陷入长达一个世纪的混乱;没有袁绍,就不可能有曹、刘、孙瓜分天下。袁绍的胜利和袁绍的失败都深刻地影响了汉末三国时期的中国历史。

首先,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前提下,东汉能称得上英雄的:曹操、刘备、孙坚、刘表、吕布、袁绍、关羽、张飞等。,都是英雄!只是他们是不同类型的英雄。

曹操是英雄没有异议,但袁绍能算英雄后世人众说纷纭。但是,和曹操相比,袁绍祖是英雄。袁绍败于曹操是事实,但曹操败于赤壁也是事实,所以不能单纯以成败论英雄!而且官渡之败后,袁绍的实力依然存在。七年后,曹操才终于灭了袁集团!

袁绍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三国富家。但他是未婚女子,在古代长子继承制中地位很低。然而,袁绍生英勇英俊,他的叔叔景源(东汉时也是一名教师)非常喜欢他。袁绍没有辜负叔叔的期望。20岁就当上了“濮阳主任”。做官的时候也是“名正言顺”,清正廉洁,在当时是被人称道的。袁绍很注重自己的修养。东汉末年,孝治天下,袁绍丧母,以古礼丧三年,丧父六年,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袁绍少年时的名声以高尚品行之名感动天下,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东汉末年,宦官横行,与外戚、朝臣的斗争愈演愈烈。袁绍被大将军何进招为西苑八大队长之一,袁绍向何进建议。之后朝臣试图消灭宦官未果,却集体屠戮。如果他们没有利用有利时机清理宦官集团,恐怕朝廷又要大乱了。袁绍多次建议,何进从不听,最终被宦官骗到洛阳,比如段贵。这是东汉大乱的开始。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袁绍迅速领兵入宫,杀了两千多名太监。将长期危害整个东汉王朝的宦官一网打尽,让整个东汉文官集团转危为安。

正当袁绍在内宫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兵来到洛阳西郊,盗走了袁绍谋划的果实。入京后,董卓趁机吞并了何进的部队,并命令丁原的吴金部刺杀丁原,吞并他的部队。于是,董卓掌控了朝中大权,开始将霍乱告上法庭。袁绍因为反对董卓,逃离京城,联系地方诸侯,着手讨伐董卓。

袁绍立足冀州,先后攻占幽州、并州、青州,成为当时整个北方最强大的派系。与此同时,他和曹操的矛盾开始日益突出,导致了袁绍一生中最大的失败——官渡之战。战争一开始,袁绍就大获全胜。然而,由于他的军师许由被击败,许由本人是一个非常贪婪和放纵的人。之所以投奔曹操,是因为当时袁绍接到了举报。到处欺负平民,抢掠敛财,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当时,曹苑的战争正在进行,但袁绍并没有因此而进攻。而许由这个墙头草,看到自己在河北的营私舞弊即将爆发,马上投敌,把袁绍的秘密告诉了曹操,给了曹操绝地反击的机会。后来,许由被曹操榨干了自己的价值后,被曹操杀死。

袁绍死得太早,袁绍死的时候,他的军事实力还很强。最喜欢的儿子袁尚是冀州刺史,长子袁谭是青州刺史,侄子是并州刺史,次子袁是幽州刺史。这些遗址在东汉末年都是非常富庶的地方。如果袁绍还在袁家的子弟中,只要曹操战败,北方其他军阀都不是袁绍的对手。以他汉朝三代官员,如果他进攻南方,相当一部分南方士族会支持袁绍。

《狄咸春秋》:“邵为政慷慨,民为贤。河北男女皆苦,满街泪如丧。”袁绍兵败官渡后,伤心欲绝,两年后去世。一个人死后还能受到当地百姓如此爱戴,从侧面说明袁绍治理地方的方式非常好,爱民如子。在一个权贵当道,乱世人命贱如草的时代,尤其是袁绍出族,非常艰难。

但袁绍死后,沈沛为他守城,他始终没有投曹操一票。兵士被捕后,大骂曹操。《三国志》(裴松之注释版):行刑在即,下令士兵北上,曰:“吾王在北。”意思是我的公主在北方,我的头在北方。

说明袁绍赢得了部下的心。一个人,能赢得人民的支持,绝不是平庸之辈,一定有他过人的人格魅力!

袁绍也是英雄,但却是悲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