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烧砖的名人

苏州陆慕镇余姚村金砖窑名家金家

金砖御窑现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御窑村。御窑村原名御窑村。陆墓附近的许多村落都是以窑址命名的,如砖厂、北窑、南窑、五窑里、御窑、御窑等。因为鲁木的黄泥适合制砖,所以做工精致,烧制精良,技艺独特。生产的金砖细腻坚硬,有“敲声无孔”古代金砖烧制工艺极其复杂,要经过选泥、炼泥、制坯、装窑、烘干、焙烧、浸泡、出窑等八道工序。目前,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的地面都是用御窑制作的方砖铺设的。这些方砖至今仍有明永乐、郑德、青干龙等称号和“苏州府知府”等印章。但随着最近人民路的改造,那里只有一个窑子,“御窑道”建在了原址。

官窑砖官窑砖是中国窑砖烧制行业的一朵奇葩。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宫廷建筑的专用品。在明朝永乐年间,明朝的创始人朱迪迁都北京建造紫禁城。经苏州香山派工匠推荐,卢墓砖窑经工部选定,决定“砖以苏州为起源地,由常州63家窑户服务”。因其品质优良,赢得了永乐皇帝的赞誉,将该窑命名为“御窑”。从后期到清末,地陵御窑一直是官方烧制皇家砖瓦的主要基地。从1413御窑烧制金砖算起,已经过去了将近600年。2003年2月8日,天安门城楼开始了自1949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整修。经过国家文物保护专家的多次论证和比较,最终决定15000多块大“砖”和特种古城砖全部由相城区土地墓御窑供应。在经历了600年沧桑的陆墓两姐妹窑前,第五代御窑砖主任金美全将传世100多年的制砖工具“摸板”和三枚制砖印章,交给了长女金进。从此,金金将成为御窑砖的第六代传人。如今,苏州御窑砖的制作工艺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