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与汉初之比较
第一,西周的政治背景与汉初不同。西周时期处于奴隶社会,疆域分割,多民族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新生的周王室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派人单独治理。然而,有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是辽阔疆域的治理,包括如何治理国家,控制小诸侯国,安置殷商遗民。其次,如何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新周王朝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征服少数民族。再次,问题是如何处理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统治者的权威和荣耀会诱使王室成员同室作战。综合来看,周王室选择了分封。但汉初秦始皇统一后,各地区逐渐合并,治理相对方便。高祖也想集天下之力于一身,但他没有余力。一方面,韩信等各路诸侯将领的自重,对汉皇室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另外,楚军残余依然存在,北方匈奴虎视眈眈,也需要各路诸侯来镇守。于是高祖采取了妥协的方法,分封制与郡县并存。经济差异导致的分封制差异井田制是西周国有土地制度的支柱,由庶人和奴隶共同产生。井田制把土地分成方块,分给总督和官员。西周以自给自足为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刺激了交通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同时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物资交换市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奴隶主攫取市场利润是有限度的,所以需要国家来规范,所以分封制也很合适。汉初的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赢得了民心,稳定了社会秩序,加速了经济增长,稳定了新政权。汉初的分封制促进了各地区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也使诸侯国变大了。文化差异导致分封不同。为了维护王室统治,西周实行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确定等级。根据宗法制度,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王位。但其他私生子也可以享有部分封地。形成一个护卫周王室的小诸侯国。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小诸侯国,周王室将分封,一方面是为了缓和王室成员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各地区,防止动乱。汉初的主要文化有黄老之术和董仲舒的理学。汉初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什么都要做。汉初统治者结合秦亡的教训,制定郡县并存制度,以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生产,稳定新政权。为适应汉初形式和封建社会的需要,地主阶级融合黄老之术并加以发展,成为政治指导思想。然后他引用董仲舒的《自然感》给封建皇族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西周和汉初的分封制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所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第二,西周分封制的具体实施与汉初不同。西周的分封制是为了控制政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一,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二是通过分封,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加强了统治效果。第三,周文桦通过分封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第四,分封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第五,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国的扩大。汉初,韩信等强大的诸侯出于对抗项羽的需要而兴起。如果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地位和权力,肯定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所以不得不分封异姓王。后来这些招进来的王都被用某种手段一个个砍掉了。所以汉初的分封制只是一时的妥协产物。第三,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与汉初不同,是西周第一次分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它促进了经济发展,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加速了各民族的融合。所以西周的分封制是根据当时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的管理机制,巩固了周王室的安全,使周朝延续了八百年,也为后世王朝做出了值得借鉴的典范。关于汉初分封制,有人说汉初分封制是历史的倒退。其实不能看表面,要看本质。汉初的分封制是高度集权的分封制,只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可以说是个人独裁。分封制后,汉王室的管理面积仍然比诸侯国大得多。但是汉初的分封制确实是内乱的原因之一。汉初,刘邦先是分封了七个不同姓氏的国王,然后一个一个地削掉,最后换上皇子。出乎意料的是,随着吴楚和七大王国叛乱的爆发,内乱不断。最后景帝虽然赢了,但也让国家陷入了动荡。七国叛乱的根源是强大的王国和皇权之间的矛盾。王国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分封制,分散了皇权。另一方面又过于信任王室成员,没有加以约束。最后,汉武帝通过了一项促进法令来解决这个问题。汉初的分封制维护了汉王室的统治,加强了汉王室的实力,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入侵。也导致了政治动荡,制约了社会的发展。直到后来梁武帝削藩,解决了分封制的遗留问题。总的来说,汉初的分封制还是很实用的。分封制是由当时的国情决定的,适应了社会的发展,但没有加以约束,导致了动乱。分封制的消亡造成了皇权的集中,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