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史

交通工程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

1930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成立,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

开头主要讨论了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等问题。

交通规划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重视。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了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交通流理论。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被用于交通工程中控制交通灯、处理数据和制定计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危险。

20世纪70年代,系统工程的知识被引入交通工程领域。

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对交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78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交通工程专家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Xi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安全等建设管理经验。

国内也多次派团出国参加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促进了国内交通学科的出现。

1980,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一些较早成立的全国性专业学会也成立了交通工程分会。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工大、西南交通大学、Xi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开设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收和培养交通工程硕士、博士研究生。

中国新闻出版部门还出版了《中国交通工程》、《中国交通报》、《道路交通管理》、《红绿灯下》等杂志和一批交通工程报刊,广泛传播交通工程知识。

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没有像美国那样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中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80年代初,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