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经历过几次重建?

少林寺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几废几兴的曲折历史。574年(北周建德三年),武帝禁佛,寺毁。大象年间重修,更名为佛寺,寺内120人,包括慧远、弘尊等,称为“菩萨、和尚”。隋朝大兴佛教颁令恢复少林之名,赐百谷坞百顷良田,成为北方一大佛寺。初唐时,秦王在王剿灭割据势力时,得到了僧人的协助,少林僧人因此而闻名。高宗和武则天经常参观这座寺庙,他们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唐会昌年间,佛教被武宗封禁,大部分寺庙被毁。到了唐末五代,寺庙逐渐衰落。宋代略有修缮。1312年(清元元年),世祖命扶余和尚方丈少林,令其为大同开府第三司,统领嵩山各寺。当时中外僧人聚集在一起习武拜佛,僧人往往有2000人左右。元末农民起义的时候,红巾军至少还在森林里,和尚都跑了。明代先后有八位皇帝在寺中出家,寺庙规模是经过反复诏令和大修才发展起来的。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皇帝也非常关心少林寺,或著书立匾或巡庙。1928年,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多处建筑、佛像、器物被士兵毁坏。寺内有山门、客厅、达摩亭、白屋、地藏王殿、千佛殿等。千佛殿有500幅明代和汉代的毗卢壁画。寺旁有建于791(唐贞元七年)的塔林,有佛塔220余座,还有楚祖庵和祖儿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华塔、元元元恭塔。寺内保存有许多唐代以来的石碑,如唐太宗题少林、武则天题诗、谭洁题词、少林寺题词、凌云佛塔题词、龚宇佛教高僧题词、Xi庵佛教高僧‘道行’题词,以及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纪念碑等。近年来,该寺多次修缮,使千年古刹重新焕发光彩。现存建筑有塔林、楚祖寺、祖儿寺、十方寺、达摩洞等。少林寺在全盛时期非常大。1928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炽烈寺破坏了天王殿、大乘殿、法堂、钟楼等主要建筑。很多珍贵的藏经、寺庙记录、拳谱都被烧成灰烬。1982后,为方便中外文化交流,国家对少林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重建,现已形成以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李雪阁、西贤殿为主题的嵩山少林建筑群。世界第一刹车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