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为什么要用法律规定小妾的数量?

中国古代的纳妾制度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也就是说,一个丈夫可以娶几个妻子,共同生活。表现为夫妻不平等,妻妾不平等,嫔妃往往处于家庭底层。《释名》中对“妾”的解释是:“妾,遇也,遇幸以卑。”二房、侧房、副房、侧房、外房、小姿、小女人也叫小妾。

中国古代的纳妾制度起源很早,伴随着原始社会夫权制度的出现。比如中国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2500年),夫妻合葬,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开始纳妾了。

“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中国古语,讲的是中国皇帝纳妾的现象。传说周文王有24位皇后。秦始皇灭六国后,从原来的六国宫等地选拔出来的无数美女都被收入了阿房宫。在汉朝,汉元帝宠信三千人,东汉桓帝宠信五千人。到晋武帝时,后宫美女数量已超过1万。隋长帝后宫虽然只有5000人,但宫女人数也超过了10000人。唐朝皇帝李隆基保持着最高记录。当时从首都宫殿到各个宫殿的宫女人数达到4万人。

宋朝以后皇帝后宫妃子开始减少,没有一个皇帝挑战“万人之上”的记载。妻妾之风在袁世凯时期愈演愈烈。袁世凯不仅有16个妻子,其中还有姐妹和姑侄。

除了皇帝在全国各地挑选漂亮的居所,纳妾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也很普遍,比如《红楼梦》里的平儿、香菱。就连以正直著称的哈里,也在年过六旬的时候买了两个小嫔妃,让妻子们争宠,最终同时自杀。

我们从小就能背诵“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又沉回,我突然想到家”这样的优美句子,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一夫多妻制的执行者。清末红顶商人胡雪岩,妻妾众多。

三妻四妾指的是“妻妾众多”。如《庄子》中记载“灵共三妻,皆乱洗澡”。根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记载,汉人除了"原配"之外,还有"偏妻"、"下妻"、"宫女",可见"三妻四妾"的习俗由来已久,而《玉琮考》的考证则表明"小妻、侧妻、下妻、少妻、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