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把相关的语言放在一起比较,或者从历时的角度比较同一种语言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找出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一方面,它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的结构亲缘关系,找出它们的母语,或者了解每种语言本身的特点,以促进语言教学。另一方面,它可以促进语言教学。

在Lasker、Bopp、Green等人对印欧语系进行了大量的考察之后,德国莱比锡大学的一批学者将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加以总结,正式提出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系统理论原则和方法。这些学者被称为新文法学校。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原则是“音韵学无例外论”。根据这一原理,语音变化完全受特定的语音环境控制。一旦发生某种语音变化,同一语言区的那个特定语音环境中的所有声音都会发生变化,应该没有例外。语言学界对他们最初提出的这个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因为之前发现的规律中确实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例外。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前面提到的例外,其实也是受其他语音规律支配的,只是这些规律以前没有被发现。后来,新语法学派的观点终于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占据了半个多世纪的主导地位,成为指导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虽然普遍认为新语法学派夸大了语音规律的作用,没有足够重视类比等因素,但从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实践来看,新语法学派提出的原则敦促人们深入研究当时语音规则中无法解释的例外,并试图寻找支配这些所谓例外的新的语音规则,对以前的规则进行修改和补充。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新语法学派提出的理论原则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