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生过哪些重大革命事件?
【魁星楼】
说到右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不能不提到东兰五转镇的魁星楼。1930年4月,到中央汇报工作的邓小平,从其他根据地带回了土地革命的经验,来到东兰,住在这栋楼里。当时、张正率领贺琦的一、二纵队在黔桂边界打游击,的三纵队留在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和雷开始了右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试点工作。
[实际声音:曾启强(中共东兰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
这座魁星楼,原名陈家祠,建于1906。东兰人民运动校友会办公室1926。1930是原七军党委旧址。邓小平于4月5日1930到达东兰,前后两个多月。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魁星楼上。
【右江两岸的土地】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时期特别长。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少数人即地主阶级手中,而占人口80%以上的绝大多数贫农却很少或没有土地,成为封建地主的佃农,遭受地主阶级高额地租的残酷剥削。所以,消灭旧的土地制度,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是绝大多数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也一直无法实现梦想。
[邓小平、韦拔群雷景甜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在韦拔群的家乡东兰县武篆区棉额乡东里屯和凤山县仲婷乡进行。仲婷乡的试点工作,主要是没收地主士绅的土地、财产和房屋,分给贫农;东里屯的试点工作主要是建立共耕社。
[东里屯]
这是韦拔群的家乡东里屯。土地革命时期,右江根据地的第一个合作化社会就是在这里建立的。韦拔群动员全家率先把所有耕地、耕牛和农具投入合作社,赢得了贫雇农和中农的支持。当时全村120多户,570多人参加了合作种田。
后来的合作化合作社主要是以村为单位,组成生产小组,统一调配使用耕牛和农具,统一核算村里所有的土地,以角为工号,与解放后的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基本一致。
[实际声音:亚国华(革命老人,95岁)]
一开始是各家各户自己种,然后过几天统一进行共耕,大家聚在一起耙田。耙的地方种,收割的时候集中收。根据人口水平,成年人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土地革命党员干部培训班。百色起义纪念馆陈列的教学笔记等。]
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同时,还举办了党员干部培训班,为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培养干部和人才。、韦拔群、雷、等同志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
【纪念馆展示右江苏维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
1930年5月,右江苏维埃政府分别于1年5月和15年5月颁布了根据试点工作经验制定的《右江苏维埃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其中,《右江苏维埃土地法暂行条例》根据右江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全面、明确地规定了土地革命的性质、任务、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右江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主要法令。
[百色起义纪念馆原馆长魏常宝]
《右江苏维埃土地法暂行条例》是当时以中国工农革命政府名义颁布的三部具有正式法律效力的土地法之一,另外两部是毛泽东制定的。一个是1928年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一个是1929年4月颁布的江西兴国土地法。
【纪念馆展示的土地证等。]
1930年5月,在七军前委、右江特委、右江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右江根据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革命运动。根据《土地法暂行条例》,土地革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首先,每个村庄组织起来学习土地革命的文件,提高认识,澄清惯例;第二,调查和清理土地面积;第三,阶级构成按占有土地和财产分为地主、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和农村手工业者;四、确定没收土地和公共土地的面积;5.制定土地分配方案,按乡镇分配土地;6.颁发土地证。
反映封建土地制度的旧地契被一一焚毁,化为灰烬。
[革命老罗曼宗羲实际音]
那时候我还小,看见他们把地契烧在一个锅里,然后开始分田到户。
【贫困农民分地领土地证的欢腾场面】
土地革命摧毁了农村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制度。获得土地的农民充满了喜悦和生产热情。1930秋收期间,右江地区农村粮食产量比1929增产20%至30%。
贫农看到土地革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热情地支持革命,报名参军。
[百谷村]
马平镇是一个百古村,被称为“红军村”。这个村86户人家的时候,有89人加入了红军和红卫兵,其中20人随红军北上,16人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原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朱就是这个村的人。
在右江地区,像这样的“红军村”还有好几个。这从当时人们充满革命理想,踊跃报名参军的氛围就可以看出来。
1930年6月,全军经过训练和锻炼,扩大为4个纵队,7000多支枪,成为一支素质高、觉悟高、战斗力强的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