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历史淹没的城市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与水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它因水而生,因水而死,被人欣赏,被世人遗忘。是开封。

说起开封,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座旅游城市。他们只知道《清明上河图》出自这里,却不知道这里曾经有多么辉煌和富饶。

因水而兴的东方水城

开封第一次成为首都,是魏在公元前364年建的。魏国为了壮大实力,将都城从安义迁到大良,王维将黄河水从荥阳引向普天则,然后开了一条大沟,从大良北部流过,再到南部的和涡河,形成一个缺口水系,汴梁都城由此开始兴盛。

此时的秦朝,正处于虎狼之心。公元225年后,攻魏,秦王本用水表开坝,将水灌入大梁城,导致城内水系遭到破坏。三月洪水不退,开封破。繁荣了139年的汴梁,进入了第一个休眠期。

唐朝国力强盛,西方洛阳成了神都,敢于挑战长安。开封没有沦陷,虽然没有焦点,但依然默默发光。水陆交通发达,成为汴州城。

唐朝末年,长安、洛阳战乱不断,而开封故宫也在不断修缮。直到赵乔兵变,黄袍加身,这座沉寂了千年的古城,终于等到机会,成为北宋的都城——东京。

北宋时期,开封历经9帝168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最富庶的城市之一。

当时开封人口1.5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格局宏伟,亭台楼阁众多,交通便利。那是一个只知道繁华,不知道白天黑夜的城市。史书描述为“咸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维持开封繁荣的脉络是贯穿城市的河流。边河、采河、张武河、惠民河、金水河构成了东京城独特的水系,堪称东方水城。名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官民生活,是由一个复杂的水系运行的。

“曹吸引江湖,利了,发了半天财,又是山泽百货,知此路为进之道。”一个开封市贡献了全世界一半的税收,这是今天任何一个城市都做不到的。

被黄河淹没的荣耀

古人云:盛必衰。长安没能逃脱这种命运,开封也没有,甚至跌得更惨,而让它没落的正是庞大的水系。

宋末,由于泥沙淤积、战乱破坏,黄河水位上涨,成为一条“喜怒无常”的河流。由于靠近黄河,开封密集的水道成为黄河泄洪的最佳通道。

从明初到清末,开封经历了七次水灾。据《河渠文姬》中记载,1387年,黄河灌入城内,“中原财富聚集之地荡然无存”,多年积累的财富和文化被淹没在洪水之下。

除了天灾,还有人祸。开封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黄河洪水是在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攻打开封。当时明军将领选择决堤以淹敌,导致“水深数十尺,皆成江河”。这个城市太悲惨了,他们无法直视。

黄河的反复侵蚀,让这座北方水城变成了茫茫沙海,昔日的辉煌被埋没在黄土之下。

在大亮门旁边的古马道见证了“一城接一城”的景观。2005年修城墙的时候,不小心挖到了一条马道。经过进一步发掘,还挖出了朝代久远的马道遗址。

“开封城,城与城叠,城下埋几座城。”在开封城墙下3米至12米处,* * *叠置六城,自下而上分别为魏大良城、唐朝汴州城、北宋东京城、晋代汴京城、明朝开封城、清朝开封城。

在世界城市文明史上,很多古城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湮灭,比如被火山灰掩埋的庞贝,因沙尘暴而消失的楼兰。好在开封地处中原,每次洪水过后都要迅速崛起和恢复。

只是过程太凄凉,复苏太漫长,无法登顶。

黄河的洪水也剥夺了开封恢复的机会。清末,张之洞计划修建韩晶铁路时,首选的是开封线:“宜从汉口直达河南省会”。但后来,张之洞因为担心开封洪水破坏铁路建设,改变了主意,把铁路搬到了郑州以北。

京汉铁路的作用不言而喻。郑州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国家中心城市,而开封却成了一个被忽视的角落。那段繁华的往事,只能出现在老开封人的闲暇时光里,说着闲话。

沿着古马道到古城墙。城墙上人不多,只有三三两两的游客。我抚摸着粗糙的青砖,踩着凹凸不平的墙壁,想象着黄土下的繁华。

在今天的开封市,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除了遍布全区的景点,还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狂欢节,加上著名的开封小吃,这个城市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热闹的。

其实不是的。我在开封的这几天,当地人很平静安详,很少有人吵架,街边的小吃便宜实惠,和Xi安一样的厚重气质。

开封好像已经不争什么了。反正我以前是天下第一,现在只想悠闲平和,做一个安静的开封城。

作者:林,著名旅行家!和我一起感受壮丽的山河,体味人生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