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书

中国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国的古代居民

1.元谋人:约1.7万年前,是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70-20万年前。手脚分工明显,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自然火。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是中国长江流域典型的氏族公社。用磨石器,种水稻,住干栏房。→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

2.半坡遗址:距今约5000~6000年,是中国黄河流域典型的氏族公社。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植谷子和蔬菜,居住半地穴房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小米的国家。

第三课中国的祖先

“人类的始祖”——黄帝

四五千年前,他是中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将来与颜地部落结盟组成华夏民族。

根据传说,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船和汽车。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和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书写。被后人尊为“人类始祖”,海外华人至今被称为“炎黄子孙”。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迁

第4课夏商周的兴衰

1.夏商周更替:

王朝

确立时间,各位

首都

末代国王

夏朝

公元前2070年的大禹

羊城

残酷的

商朝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600年唐

暗红

据说是暴君

西周

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046年周武王。

好景

周厉王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周平迁至洛邑,东周开始。)

2.西周分封制:

(1)概述:

为了巩固统治,周把的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戚和英雄,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平时向皇帝纳贡,保卫疆土,战时带兵与皇帝作战。

战国七雄

(2)功能: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统治,成为强国。

第六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

1.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春秋第一霸)、晋文公和楚庄王。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秦、赵、魏、汉并立,史称“战国七雄”。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1.商鞅变法:

(1)时间和人物: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

(2)内容: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酬农:多产粮布者,可免徭役;

根据兵役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不服兵役的旧贵族特权。

(3)建立郡县制,君主直接派官员治理。

(3)功能:秦国经济发达;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秦国在战国末期发展成为最繁荣的封建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了解:

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封建统治的需要,又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建立。它促进(催化)了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了高度统一。

一切改革或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改革,都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建立统一的国家

第10课“秦王横扫六合”

1.秦的统一:

(1)时间和资金: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意义:

结束了春秋以来的封建主义,加强了各地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度量值:

(1)政治上: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统率全国所有军政大权(天皇制的特点:世袭皇位、专属皇权、专属皇帝);

在中央政府,总理,秋和帝国顾问被任命负责行政,军事事务和监督,最后的决定是由皇帝。

在地方一级,实行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币;统一、数量和平衡;

(3)文化上:统一书写(篆书、隶书)

(4)思想上:

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只允许民众留下有关医药、占卜、种植的书籍。并在咸阳活埋了一批暗中批判他的儒生。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5)军事上:

北筑长城:为了抵御匈奴,蒙恬将军受命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城防,蜿蜒数千里。这是万里长城。

开发南疆:统一东南和岭南地区,建设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水系。

(2)历史作用: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二)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

统一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

(1)度量值:

在政治上,他接受了朱的建议,并下令国王分配他们的封地给他们的孩子,并建立一个较小的诸侯国。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文化上,跟随董仲舒的建议,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开展儒家教育,在长安设国子监,以儒家五经为教材,不学其他理论。

(2)作用:随着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汉实现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一。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统一是相互关联和相辅相成的。)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的西域之行;

(1)概述: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大派系张骞出使西域。

(2)作用:加强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2.丝绸之路:

(1)概述:

张骞下西洋后,西域使者和商人把中国的丝绸和丝绸制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运到今天的新疆,运到西亚,再运到欧洲,把西域各国的珍宝输入中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2)功能:沟通中西,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友谊之路、和平之路和文明之路。)

(D)政治权力分离和民族融合

江南地区的发展

1.江南的发展:

(1)时间:六朝(、、宋、齐、梁、陈)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2)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东汉末年,很多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长江以南。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居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江南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④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

(3)影响: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使中国经济格局的中心开始发生变化,缩小南北差距,趋于平衡。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内容:

(1)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止鲜卑语;

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

③将鲜卑族改姓为汉族,将皇室姓氏由拓跋改为袁;(改汉姓)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韩通婚姻)

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和法律;(中国制造)

⑥学习汉族的礼仪,尊重孔子,以孝治国,倡导尊老敬老的风气(尊重孔子)。

⑦迁都洛阳

(2)功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适应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和要求,改革的完成加速和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