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房屋的加层改造?
1概述
据统计,全国共有66亿m2建筑,价值38.2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建筑受到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制约,在建筑功能的完善和建筑结构的形式、装饰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尤其是50年代末70年代,大部分房子都是为了解决吃饭睡觉的问题而建的,很少有客厅、卫生间、储藏室等。,而给排水、供暖、燃气、电器等设施就更差了,配套率很低。这类房屋多为2-4层,但其承重结构有一定潜力。如果把这些房子都拆了,按照九五小康标准建新房,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如果通过加层提高原有房屋的结构质量,就可以达到经济、实用、快速建房的目的。加层改造有以下优点:1的原有房屋一般位于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生活供给完善的区域,这里的房屋不需要征地改造,建筑面积可以翻倍,节省征地费和配套费;给老房子加个故事,属于老房子和周围建筑的距离,可以维持现状。在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不会影响该区域的正常居住环境,很受周边居民和房管部门的欢迎;3.如果平面图变化不大,施工时原使用人不需要搬迁,解决了过渡房不拆迁的问题,节省了搬迁费;4.在加层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有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扩建原有的水、暖、电等配套设备,满足调整使用和美化环境的要求,达到小康住宅的标准;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对缓解建房速度跟不上需求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增层改造的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2.1加层改造的对象加层改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省投资,达到短期效果。在选择改建对象时,更应注重其安全性设计,凡符合以下条件的房屋均可改建:1根据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房屋加层改建费用低于新建房屋;23 ~ 4层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房屋;3.建筑结构完好,无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裂缝;4.加层改造后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和进深,应基本满足建筑对日照的需求(但对房屋间距的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相对于新建建筑的要求适当放宽)。
2.2加层改造可行性分析在接受加层改造工程前,应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包括专业技术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
建筑设计的加层设计布局要符合现行各类小康住宅的标准,原有住宅的调整要力求每套住宅布局完整,即每套住宅有卧室、厨房、卫生间、阳台。建设应以不搬迁或少搬迁住户为原则。新旧房屋应融为一体,最好不要设置施工缝。如果一定要用沉降缝来解决新旧建筑的沉降差,那么在立体结构完成后,要通过二次浇灌使新旧建筑融为一体,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侧力。抗震设防区应结合抗震设防和加固,达到抗震加固和旧房改造的双重目的。
在原结构上直接加层时,房屋内烟囱、水管、燃气、暖气、电气设备的布置要考虑原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如果原建筑的基础和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在原建筑上直接加层的要求,往往采用门式刚架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这样就可以利用框架的高度设置设备层。添加设备层后,可以重新设计和组合添加层的建筑平面。
立面设计时,新老建筑应协调统一,并充分考虑与周围建筑区域整体风格的协调。此外,应适当考虑日照。
4结构设计
4.1直接加层方案
(1)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部和下部均为砖混结构)。在对地基和墙体的强度进行验算,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和轻质高强材料(如太白板)建造新的上部墙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加层承重体系可以在原承重墙上加层,也可以采用与该体系相反的承重体系,即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加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建筑为竖向墙体承重体系,加层为水平墙体承重体系。但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需要布置连续的刚性横墙。(2)多层全框架结构。加层部分仍使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原结构框架柱顶部应凿毛,加层部分框架柱混凝土应在钢筋接长后浇筑。新旧结构交接处,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高截面转换梁,以保证加层处新旧结构的可靠转换,增强节点的抗力。在对旧框架进行强度验算时,不仅要考虑加层后的竖向荷载,还要考虑房屋加高后水平荷载增加所产生的侧向位移的影响。必要时可设置剪力墙,以控制侧向位移的影响,相对提高框架的承载力。(3)多层内框架结构。加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部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的柱梁和砖壁柱设置在顶部。根据抗震要求,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四角设置抗震柱,新增抗震纵横墙采用普通砖或砌体。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带壁柱的钢筋混凝土内柱和砖砌体的承载力以及加固的可能性。(4)底层全框架结构。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底部框架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因上部加层部分而增大。当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和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工字形钢框架与原框架梁柱组成的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用于非地震区)。(5)下部砖混结构方案,上部框架结构方案。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少加层的荷载,在旧房上部采用填充轻质墙体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采用该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可靠锚固或支撑。通常要结合旧房的加固,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一个整体,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量伸入既有建筑室外地面,或锚入基础圈梁,避免因上部框架柱不落地,仅与旧楼层圈梁相连而造成锚固不可靠的后果。(6)下部为刚性,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的砖混结构。这种建筑主要是用来增加一个空间更大的会议室。由于这类建筑抗震性能较差,不适合建在地震区。在非抗震区,应考虑新增纵墙有足够的能力承受侧向风荷载。此类建筑加层时,应从外墙底部沿建筑高度向室外侧增设扶壁砖柱,以增强加层墙体抵抗侧向水平力的能力,扶壁砖柱截面应满足加层窗墙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或者将加层部分增加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旧墙增加的构造柱连接。
4.2导管架结构当既有建筑增加的层数较多且增加的荷载较大,且原建筑宽度不超过15m,高度在15m以下,不宜采用直接加层方案时,可采用导管架结构的加层方案[1]。外套结构可以解决直接加层解决不了的问题:1加层后的层数和高度不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限制,放宽到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适用层数和高度[2];2不受原有平面设计和结构类型的限制,可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重新设计;可以改善建筑立面,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消除外观上单纯的加固痕迹。导管架可分为两类:1导管架与老建筑完全分离,导管架底柱很高,中间没有水平支点,称为长腿柱导管架;导管架与老建筑相连,导管架每根柱中间有一个水平支点,称为短肢柱导管架。
5基础设计
5.1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了加层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要搞清楚现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现状。一般认为,旧房的地基承载力是在已有房屋的荷载作用下,通过地基的固结来提高的,产生挤密效应。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原承载力可提高10% ~ 50%。一般在设计上是20% ~ 30%。这类土的压实过程与地基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建筑物建成时间、土本身的性质和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当建筑物建造时间过长,原始资料不全,难以确定原建筑物的原始承载力时,也可采用与新建建筑物相同的方法,通过原位测试或取样检测确定。根据经验确定恒载引起的地基沉降:对于低压缩性粘土,施工时已完成50% ~ 80%;30% ~ 50%的中等压缩性粘土;高压缩性粘土为10% ~ 30%。一般砂土地基的沉降在施工期已基本完成,因此对于建成8年以上的建筑物,可考虑提高地基承载力。实际工程中,最好在基础以下1m范围内取土样,检测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6结束语
房屋加层改造涉及面广。原建筑施工时间长,变化多,条件复杂,要适用,经济,快捷,难度很大。目前,对于加层设计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因此,在设计之前,需要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现场调查,仔细分析资料,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