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茶的历史

戴树伦陶醉在茶香中,被夕阳深深打动。他写过一首诗《衡山》:“曾在衡山寺,溪深路更幽。露涵松绿,风起浪浮。老妇人提供茶碗,夕阳送客人上船。我正在考虑,以后不能待了。”到了宋代,松阳饮茶越来越盛行,茶道盛行。和尚和文人都愿意“斗茶”(即表演茶道),不累。祖谦禅师,松阳人,曾在西平山白鹤堂居住。他是当时著名的“斗茶”大师,与大诗人苏轼交好。有一天,遇到苏东坡谈话,为苏东坡“斗茶”。东坡先生赞叹祖谦茶道精深,赠诗一首《西平山》:“道人知西平山,故来赠茶三昧。突然被下午的兔斑吓了一跳,做了一春坛鹅酒。天台牛奶花花世界没了,今天的玉川鸡液是什么?东坡有意续茶经,使祖谦名垂千古。”据说后人在整理西平山白鹤堂地基时,发现了苏轼的这首诗,刻在一块石碑上。明代贡品詹嘉庆在《万寿山》诗中说:“空厨竹畔无烟火,茶声里有竹鸡。”这篇文章描述了茶炊声和鸡鸣声和谐共存的悠闲的乡村生活。可见,饮茶在当时是松阳寻常百姓家的普遍现象。清代乡村贤者周圣觉在《Xi平山怀古》诗中写道:“喝水煮茶,气味清,饮之使人疑有仙骨。”喝松阳茶能提神,可见松阳茶的优良品质。松阳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用茶民俗,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茶影响了松阳人民1800多年的社会生活,也影响了松阳1800多年的传统文化。今天,茶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人离不开茶。松阳茶对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到2010年,全县茶叶面积已达110200亩,从事茶产业的农民超过8万人,产值近2亿元。发展茶产业已成为松阳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松阳茶之所以能在今天广为人知,畅销全国,不仅仅是因为现实社会对茶叶的大量需求,更是因为松阳传统茶文化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