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中国邮票的发展史?

建国初期,国民党政府给新中国留下了一个烂摊子。当时一切都是一片废墟,物资紧缺,物价也是一波三折。国内常用的邮政资费,自然是根据当时的物价走势来调整的。普通邮费调整频繁,从1949 10 10月1调整到1950 7月1。在9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的普通邮资已经调整了7次,包括5次增加和2次减少。1950 7月1的调整,只是将本地信函挂号费、明信片挂号费分别降低了50%。七次调整中,使用年限最短的是从10月份的1950 10到2月份的1,总共只有21天。可见当时价格波动很快。

从1950年7月30日到1年7月30日,日邮资费调整后,为普通邮资费长期稳定期,持续40年30天。外地的信件和明信片,长期保存在400元、800元、200元、400元(1951)。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两番的目标。人们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物价自然也就上涨了。调整邮政资费是必然的。从1990 7月31到1999 3月1,我国普通邮政资费进行了三次调整。虽然次数不算太多,但是涨幅不小。不到九年的时间,国内平邮邮费上涨了10倍,挂号费上涨了近。

如果说前两次国内普通邮政资费调整都是因为物价上涨而上调,那么今年3月1上调国内普通邮政资费就有点不正常了。首先,自从邮费从65438上调到0996后,国内几乎所有价格都呈下降趋势。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家电价格仅为1996的70%左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肉蛋类也下降了40%-50%,粮棉油下降了20%-30%。如果国家不执行调控政策,把农民手里的余粮全部按保护价收购,恐怕下降幅度会更大。从1996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六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目前个人定期存款利率不到1996的三分之一;其次,国家处于转型期,国有企事业单位有相当一部分人下岗,生活困难的人相对增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今年3月1出台了国内普通邮政资费调整,但没想到的是,国内普通邮政资费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如外寄信件邮费和挂号费分别提高60%和100%,是建国以来唯一一次在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国内普通邮政资费。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普通人来说有点难以承受。这恐怕只有处于垄断地位的邮政部门才能做到,用非常规的方式提高国内常用的邮费。

从附表可以看出,今年3月1日调整后的国内普通邮费、本地和国外信件、明信片、挂号费分别是建国当天的200倍、1949 10+00倍和300倍。

建国以来我国常用邮政资费表

(建国初期的旧面值为10000元=现在的面值为1元,直到1955才换了新面值,所以建国刚结束的邮票面值更大)。

时间1949+00.25

信件和明信片的挂号费

出城,出城,出城。

50元100元30元50元300元

1949.11.25

300元300元150元150元900元

1950.1.10

500元500元250元250元1500元

1950.2.1

800元800元400元400元2400元。

1950.3.11

1000元1000元500元500元3000元。

1950.5.11

800元800元400元400元2400元。

1950.7.1

400元800元200元400元1200元

1955.1.1(将使用新面值的人民币)

4: 8: 2: 4: 12.

1990.7.31

10分20分10分15分30分

1996.12.1

50分50分40分40分100分

1999.3.1

60分,80分,60分,60分,200分。

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15起,提高邮费,本地平邮提高到0.8元,其他城市提高到1.2元。每张明信片的邮资由0.6元调整为0.8元。)国家邮政局再次对国内通用邮政资费进行重大调整,这是新中国成立50年来,国内通用邮政资费的第11次重大调整,还不包括个别资费的多次微调。从附表可以看出,建国初期的十一次工资上涨可以分为频繁调整期;中期的长期稳定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