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第一师烈士纪念碑中的杰出人物

民主革命的先驱——何冠中上校

1912 65438+10月1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由于缺乏革命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军队以及其他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被迫辞职。所有同盟会和革命党的成员都感叹。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前,一直跟随孙达主席的老同盟会成员何子渊就将自己最亲密的六弟何冠中托付给孙中山,并由革命派推荐进入保定军事顾问处陆军军官学校深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的深夜,何冠中组织同为舍友的李等军校同学,偷偷溜出校门,炸毁保定附近的漕河铁路桥,令清军闻风丧胆,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革命运动。后来,何冠中被任命为北伐军第22步兵师87团3营长。“讨袁战争”胜利后,编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闽粤军任独立营营长,是孙中山先生在陈炯明身边安插的最隐蔽的“眼线”,也是孙中山早期最忠诚、最得力的军官之一。

1920年秋,为推翻占领广东的广西军阀,扫除北伐障碍,在辛亥革命老战士何子渊、姚玉萍的斡旋下,何冠中、邓中原将军在孙元帅的命令下返回广东,一路所向披靡。先取潮州、汕头,后在惠州淡水与敌激战。由于寡不敌众,被桂军包围,最后邓中原等人突围成功,何冠中不幸重伤被俘。桂军害怕管仲的军职,只好用担架抬到广州医院(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后来因为伤势过重,32岁就去世了。

当孙中山元帅突然听到管仲牺牲的消息时,难过得哭个不停。他连连感叹“我的眼镜碎了,我的眼镜碎了……”,随即追授何冠中为团长。北伐军总司令姚玉平闻讯,捶胸大哭,三天三夜没合眼。

后来敌人把管仲的遗体埋在广州北郊。民国十年(1921),子渊先生到广州出差,见到了当时已经是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孙校长特别指示何子渊将管仲烈士遗骸安葬在广州东门外二王岗“陆军烈士祠”对面的金水山,后任陆军总司令部秘书兼纪念局局长。

1939年9月,国民政府对陵园进行了装饰,完成了庄严宏伟的公园英雄纪念碑的修建。纪念碑不远处是“粤军第一师烈士陵园”,呈斜坡状,纵横排列,整齐划一,星罗棋布;烈士墓前竖立着一座立体小瓷像(景德镇制造),所有人身着戎装,造型逼真,气势磅礴;瓷像标明等级和姓名。这个一师战士的墓地,方阵严整,军容严整,既告慰了部下的忠魂,又壮大了革命军威!就像二十世纪中国南方的兵马俑一样。如果孙中山先生在泉下有知识,得知忠实追随他的威武之师能有如此宏伟的安息之地,他一定会在酒泉微笑!

蒋中正亲笔题词“粤军第一师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部嵌有中国国民党巨幅党徽。管仲的侄女何英(国民革命军154师中将梁士奇的妻子)每年都带着亲戚去墓地祭奠。直到1959年秋,大家发现管仲的墓已被破坏,在“项”重新安葬,碑文下落不明。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粤军第一师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的摇篮,国家和民族都受益匪浅。民国十年夏

注:罗世扬子尤山,著名历史学家,时任孙中山陆军总司令部秘书兼集训局文薇局长。20世纪20年代,他担任兴宁县县长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