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官方修史的程序及其利弊
在中国史学史上,编纂史书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官修,一种是私修。官方对史书的修订主要是通过设立图书馆来修订历史来完成的。
唐宋官方修史的程序:
唐宋官方修史书的流程大同小异,宋朝的制度继承了唐朝,逐渐形成了以史馆为基础,以客厅、两朝政记室、玉局、历局为常设分支,以各种图书修订局为编纂机构的修史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历史修订程序,建立了严格的史料、档案收集和报送制度;天皇对历史修改的干预趋于制度化。统治者对修史的重视促进了士大夫对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兴趣。官方史书大量流入民间,为私人史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条件。
有它的积极作用:
一是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和丰富的史料,为历史的修改提供优越的条件;第二,官方修改历史可以集合众多家族的力量;第三,有助于纠正历代史记中的隐晦不实之词。历代统治者重视历史博物馆对历史的修改。第一,他们借鉴了历代王朝的经验;第二,他们证明了新王朝的合法地位;第三,拉拢文人,加以润色;第四,他们垄断了历史的修改,控制了褒贬的权力。
缺点:
非常详细地搜集资料,垄断正史和国史的编纂,规范统一编纂体裁,完善编纂史的官制,都是因为统治者和史家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政治热情,试图通过编纂史来改善中国的大国形象,提高传统地位,加强史学的政治化。他完成了许多私塾史家无法完成的修史重任,但同时又因循守旧,扼杀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既是中国史学的骄傲,也是中国史学的悲哀。一切高人一等的编史规则,让正史充斥着弊端,汇聚了天下英才,把一个多姿多彩的历史世界拖入了一种思想、一种笔法、一种模式的沼泽,用一种思维规范指挥着众多历史学家,这是历史博物馆编史的最大弊端。
唐代正式史书制度建立的时间(熟记):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宋代档案编史(识记)发展的标志是宋代编纂档案文献的机构增多,档案编史书的范围更广。
简述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