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朝代最繁荣?
首先,宋朝继承的政治遗产不利,掌权者容易迷失自我。秦隋之所以迅速灭亡,是因为开国皇帝在大捷统一之前控制不住自己,甚至忘乎所以。汉承秦左,唐承隋左,吸取了前朝失败的教训。但宋朝是兵变立国,与汉唐不同。
其次,北宋的建立是建立在五代十国解体的基础上的,类似于秦以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和隋朝以前中国的混乱。为了实现国家统一,需要一场长期的战争。汉唐是建立在前朝大一统的基础上,建国后可以集中精力搞政治。
再加上宋朝建国时被强敌入侵,周边环境远不如汉唐。韩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唐的主要敌人是突厥。匈奴和突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强大的部落,部落管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他们入侵汉唐的主要目的是夺取粮食等生活资料,往往是侵扰性的。宋朝的主要敌人是辽和金。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国,西北有党项建立的西夏国,还有遥远的吐蕃。
宋朝建立的时候,辽国政权已经存在了50年左右,逐渐从游牧民族变成了强国。军队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有很强的争夺生产资料的欲望,也就是扩张土地的欲望。979年至1004年,宋辽之间爆发了长达25年的战争,双方损失极其惨重。
西夏建立于1038年(即北宋宝元元年),党项首领李元昊以相当丰富的宁夏平原建立了“东有黄河,西有玉门,南有小关,北有大漠”,“方圆两万余里”的西北大国。从次年正月起,李元昊率领大夏铁骑对宋发动了三川口、濠水川、丁川寨等数次大规模战争,宋军损失惨重
然而,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北宋却稳定了政局,使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不得不让人追问几个原因。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和他后来的皇帝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政策。
很多人都知道“饮鸩止渴”这个历史典故,但对这件事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一个威权社会采取一些措施来解除兵变的后顾之忧是必然的。与其他朝代的皇帝相比,宋太祖的做法更加合理和人道。值得一提的是,宋太祖收回地方将领的兵权后,针对历代王朝的流弊,在制度和体制上进行了重大变革。
首先是改革军队体制。废除殿前总检、副总检等禁军最高统帅的职务,在朝廷设立枢密院负责调动军队,但没有统一的军权。三大都督和枢密院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为了防止官兵“粘党”,军队实行多驻军法,定期换防,调将军。
第二是改革行政管理。宰相之下有几个谋士、唐使、三司使,分掌军政财权,使宰相不能独揽大权。对垄断者采取“略夺其权,控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从地方调回京城担任闲职。他原来领导的州县由朝廷控制,文官被任命为知府、县令,直接对朝廷负责。
第三是改革金融。规定地方财政每年的税收收入,除了支出之外,都要“送首都”用于铸币之类。
改革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政治趋于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宋真宗到宋哲宗期间,北宋继续改革经济制度,实行劳役制和租佃制两种税法,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北宋通过改革,采取了“文以立国”的国策,实行文人统治。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那些贫穷的学者或农民和桑族可以进出寺庙。公务员担任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地位在武官之上。军队是无常而帅的军队。地方官的主要职责是牧民,守地的职责由中央任命的专职军事长官负责。两者都是中央派出,互不隶属。这就彻底消除了唐朝以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彻底消除了五代频繁更替的政治基础。据史书记载,建国后,太祖在祠堂里刻了一句祖训,其中一句是:“不杀士大夫,上书谈人。”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政策,保证了平民政治,有效实施了300年。
由于宋代皇帝能够很好地执行太祖的祖训,大臣和文官敢于发表意见,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大臣参与决策和执行政策的权力也比前朝大。圣殿之上,君主和臣民争论不休;江湖中,学者指点迷津。这种开明的政治氛围,使知识分子有了政治理想、文化创新、道德追求和生活保障。这种更加开明的政治,为其他朝代所罕见,为宋朝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