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向明朝支付赔款。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场战争中,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孤独。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权益,多次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逐渐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这段历史对中国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发现在鸦片战争爆发前200年的1636年,强大的大英帝国甚至向当时的明政府进行了赔偿。
这得从1583说起,那是明万历十一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给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希望打开中英之间的贸易。但这封信并没有送到万历皇帝手中,而是被葡萄牙人截获,导致了这个项目的破产。
然而,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放弃。英国获得海上霸权后,女王决定再次向东方派遣一支由三艘大船组成的舰队。然而,这三艘船中的第一艘在好望角附近的风暴中沉没,随后是葡萄牙舰队。经过18天的激战,第二艘船沉了,幸存者在第三个大船主处进入,最终在某处触礁被消灭。
最后,有四名幸存者带着女王的国书逃到了波多黎各。不幸的是,他们被西班牙人抓获,后来被枪毙。
所以英女王的这两封信并没有送到万历皇帝那里。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去世后,此时的英国国王是詹姆士一世,他仍然怀念与中国皇帝的交流,从而开启了中英两国的贸易往来。1610年,詹姆斯一世给万历皇帝写了两封信,并派商人尼古拉斯作为代表出使中国。
尼古拉想到了一个办法。他首先到达万丹王国(现在爪哇岛的西部),在那里他与西方国家有商业往来。他计划在那里找到一些中国商人,然后陪他们去见明朝皇帝。这种方法在尼古拉斯看来不错,但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因为当时中国实行海禁政策,没有人愿意冒着被斩首的风险去给皇帝送信。
结果四年过去了,信就是送不出去,最后不了了之。
经过这三次失败的贸易探索,英国人决定不经中国皇帝允许,直接参与对华贸易。即1635年,英国对华贸易公司成立。这个时候中国已经是崇祯皇帝执政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允许英国商人自由进出澳门进行贸易。同年65438+2月65438+2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下达指令,任命韦德尔船长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来华。
葡萄牙总督同意了,但澳门的葡萄牙人不同意,因为他们担心以英国的强大实力,与明朝进行更多的贸易会导致葡萄牙利益的损失。结果葡萄牙人在明朝官员面前极力诋毁英国人,说他们是荷兰人,想闹事,应该驱逐。葡萄牙人还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国船只附近巡逻,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
进不了澳门怎么办?英舰随后前往广州,停泊在虎门一带。虎门堡守军鸣枪示警。据历史记载,?当船进入虎门时,遭到守军炮击,韦德尔立即退枪。几经血战,电池倒了?英军攻占要塞后,将明朝的旗帜扯了下来,挂上英国国王的旗帜,并将35门大炮拆下来搬到船上作为战利品。广州当局派葡萄牙人来谈判,韦德尔归还了大炮。同时派两个商人带着购物用的银元和两小盒日本银币去广州。
但此时英舰无视守军的多次警告,继续深入广州内河。广东海防当局见警告无效,于是派出三艘军舰向英国舰队逼近,并不断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国船只仓皇出逃。然而,韦德尔对入侵内河毫无悔意,反而变本加厉。韦德尔带领手下在虎门地区放火烧了三艘中国帆船、一个小镇和三十头猪。然后又炸了虎门大明的另一个炮台,烧了一艘大帆船。
当然明朝不肯就此罢休,准备攻击英国船只,而英国也觉得难以逃脱,于是跑到澳门请葡萄牙人调停。通过葡萄牙的斡旋,韦德尔同意了广州明政府的要求,并支付了2800两白银。韦德尔还向明朝官员提交了保证书,为虎门事件道歉,并承诺完成交易后离开。因此,广州官员决定不再追究,并命令其在交易结束后尽快离境。威德尔的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
明代虽有海禁,但仍与外国有贸易往来。而且面对西方的枪炮,明朝并不畏惧,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火器,以应对西方的入侵。这场明朝与英国的小规模战争也以明朝的胜利而告终。
明朝海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很强的。即使到了明朝末年,明朝的海军仍然在澎湖之战和辽罗湾海战中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甚至在17世纪中叶攻占了荷兰控制下的台湾省。正是因为海军的强大,西方列强才害怕。
但是清朝以后,海军解散,使得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正如郑和曾经说过的:要想国家富强,就不能忽视海洋。财富来自大海,危险也来自大海。一旦他国国王拿下海洋,中国就危险了。我们的舰队所向披靡,可以用来扩大贸易,制服外国,让他们不敢觊觎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