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的历史

中国插花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作者:无名上传:叶贵人来源:网易行业2005-12-10 03:54

一、中国插花的历史: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中国花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大约5000年前,在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在陶器上烧制出美丽的花卉图案。在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花卉装饰不仅可以在陶器上看到,在青铜器上也可以看到。从西周到春秋中期都有文字记载。中国春秋时期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魏氏与妇人,互相作弄,给了他们一勺药(即牡丹)。”这是对青年男女表达相互爱慕之情的描写;临别的时候,我把牡丹花枝头的诗弄坏了。他们折断的树枝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切花。

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医生屈原写的《离骚》中有一句“秋兰是我的最爱”,表示当时时兴采花戴月。可见,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花卉就进入了文化领域。

秦汉时期文化艺术大发展,插花艺术也不例外。据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在四季时带花入室内,布置在榻上和几案上。可想而知,这些“四季花”要么是盆花,要么是插花。河北王度东汉墓葬壁画中有一种陶瓷圆盆。六朵小红花均匀地插在盆中,放在方形的架子上,形成了花、容器、架子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早期中围插花。

据《南史·晋安太子传》;子茂七岁时,母亲阮淑媛尝病危,骂了她一顿,就让和尚走街串巷。还有人给佛祖献莲花,众僧都用铜罂粟花填茎,以保不死。“向佛献花,祈求医疗,”霍然恢复了健康。这是史书上用容器画花养水的文字记载。当时的供佛花卉以荷花和柳枝为主,表现了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和虔诚,不注重插花的艺术造型。龚:6世纪北周观音像(现藏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手持瓶花,枝叶与容器相协调。这也是插花艺术的最早标本。《南齐书》云:“萨满在寺户前诵经,祖上为:感,梦其优昙波华,...宣布皇宫将使用铜作为瓷器,放在御床的四个角落。”以铜为花,气势磅礴,永不褪色。这是中国最早的人造花记录。

隋唐时期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繁荣时期,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定为“花节”,即百花的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活动。牡丹是唐代的国花。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牡丹插花会在宫廷举行,程序严格,排场非常讲究。如罗琨《花九锡》说:“重天花板(风障)、金错刀(切割)、甘泉(浸泡)、玉罐(存放)、雕基座(摆放)、绘图、转折、美(欣赏)、新诗(吟诵)。”“九锡”就是九道工序。插花所用的工具、摆放的地点、水质、几个支架的形状、画作都有严格的规定。还需要作曲,吟诗歌颂,然后喝酒自娱自乐。从而达到视觉听觉欣赏的效果。在此期间,人造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束人造丝花。它是由萱草、石竹等制成的。制作精美,色彩鲜艳,高度仿真。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不稳,许多文人避乱隐居,插花艺术成为他们抒发思想感情的工具。插花的艺术风格也由庄重排场变为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美花、野草皆可。插花器具不仅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还延伸到竹筒、漆器,以及挂、壁挂。总之,追求自然的味道,简单简洁,清新活泼,洒脱。南唐皇后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金匮要略》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生,董亮的窗墙、窗柱都是砌成的,用管子隔开,密密插着杂花,挂着“黄金洞”的横幅。像一个大型插花展,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花。当时有一种新型的可以固定花卉的容器“景观盘”,既当容器,又当插花。

到了宋代,插花艺术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插花艺术受接受理论的影响,不仅追求快感和娱乐性,而且特别注重立意的理性理念,内涵重于形式,以表达作者的理性趣味或人生哲学、节操等。花多为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盛唐的华丽,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之美。所以有人把当时的插花作品称为“观念花”。从此形成了插花的形式,寓意人伦,对后世影响很大。

宋代的花篮讲究保持花卉的自然美,充满活力和节奏感。如南宋宋丽花篮图,花篮造型精美,图案优美,有黄花菜、石榴、牡丹、蜀葵等。,它们半开或盛开,色彩斑斓,错落有致,优雅而充满活力。

元代的插花风格逐渐摆脱了宋代理学的影响,作品主题往往以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现,也就产生了一些人所说的“心如花”。钱璇画了一幅吊篮插花。吊篮上放着两个瓷罐,分别盛着金桂和印规,上面飘着一枝三折状的桂花,暗示着金桂和印规没有家里贵。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和平和自由的渴望。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兴盛、繁荣、成熟的时期,在技术和理论上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体系。早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竖堂插花为主,庄重而丰富,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刻。比如卞的《完堂瓶花》,里面有十种花,都是完美的,各有所指。中期插花追求简单、清新、典雅、枝散、简洁、明快,不喜奢华富贵。如意、灵芝、珊瑚常被用来装饰插花。追求后期插花参差不齐,自然。注意音高,疏密斜交,各有所指,便于画师素描断枝,妙趣横生。构图严谨,注意花材与容器的比例关系。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趋完善和成熟,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袁宏道的《瓶子的历史》影响最大。书中从构图、采花、养护、品质、花器、配置、环境、栽培、观赏、花质等多个方面,从理论和技术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有张千德的《花果园》,有郜琏的《尊生八灯,艳仙清赏》,有何仙郎的《花案》,对花材的选择、处理艺术、养护方法、插花风格、花的理解、构图技巧、色量的协调、欣赏的品味等都有深入的探讨。

清初的插花仍然沿袭明代的传统风格。受益于盆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之美,将美丽的自然景观微缩在几个室内案例中。青黛也流行山水插花、组合插花、谐音插花。比如邹一贵的山水画式菜花,以竹、棕为材料,配以太湖石,错落有致,疏密有致,颇为自然。谐音插花,如马毅画的《未来万里》,以铜钱、佛尘、万年青、梅子为谐音题材。

二、近现代中国插花发展:

清朝以后,我国的插花艺术处于停滞和衰落的阶段。由于连年战乱,许多珍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丢失,影响了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交流。因为国家经济的不断下滑,必然会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其走向停滞和低潮。这种情况持续了近百年,直到近十年才得以恢复。由于历史断层,中国插花艺术停滞衰落了1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了生机,目前正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插花活动早期恢复和普及的是广州、上海和北京。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不仅出现了全国性的插花组织——中国插花与花艺协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分会插花艺术委员会,还有20个省市成立了相应的插花组织,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各种类型的插花活动已经举行了多次。全国插花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三届全国插花大赛于6月1992 165438+10月在广州举行。今后的比赛将由各省、市、自治区轮流举办。由于插花活动的普及和发展,不仅活跃了各地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国内鲜切花生产的发展。北京、广州、上海、Xi等城市都与国外插花界的朋友或组织一起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如观摩展览、表演、讲座和研讨会。此外,最近于2002年在上海举办的“花韵”国际插花展是上海最高级别的插花活动。从1996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插花艺术的“布道者”,通过这些活动,插花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坚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夺目的风格重现国际插花艺术界,独领风骚。

结论:

通过《插花艺术》课程的学习,对插花和插花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感觉作为一门与植物相关的艺术,与我的园林专业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对进一步加深我对园林的理解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今后的园林设计中,我可以适当地将插花艺术的方法运用到植物造景设计中,相信我能创造出更加人性化和舒适的生态景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