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欧洲染织技术取得了哪些成就?
大法官路易十四的宰相戈培尔的挂毯曾在1662年将分散在巴黎的挂毯作坊集中起来,成立了具有宫廷性质的“戈贝兰织物研究所”,负责人是宫廷画家查理·勒布伦(1619-1690),闻名于世。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艺术活动都受到宫廷的限制,挂毯技术也不例外。当时戈贝兰面料院的设计样品都是宫廷画师做的,尤其是勒布伦的样品。他的样本包括希腊神话、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其中表现路易十四生平的《国王的十四个故事》、《亚历山大的三个故事》和《十二个月》最为出色,一直被视为巴洛克挂毯技术的瑰宝。当然,有些样本是在其他艺术家的帮助下完成的。
挂在墙上的路易十四的加冕礼是国王故事的挂毯。作品人物众多,场面壮观。中心前部的地面由蓝色背景的金丝编织而成,象征着波旁家族。右前方是红衣主教马萨林(1602-161),身后是路易十四的母亲和奥地利公主。中间的路易十四也穿着象征图案的衣服,周围有很多浅色的衣服,以同一个颜色表现明暗的变化。虽然作品的样品设计和制作技术都很成功,但盲目模仿大型装饰壁画的表现,使壁毯固有的艺术特征丧失殆尽,同时这也是壁毯技术的特点。
巴洛克时期的大型挂毯是用立式机器制作的。一般经线多为麻或锦,纬线为丝或羊毛,加金线或银线。从作品中可以看出纬拾花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比经拾花更便于模仿绘画的效果。特别是当时的织工已经考虑到了不同挂毯材质造成光线反射的因素。戈贝兰织物研究所还生产了大量具有逼真花卉图案的挂毯挂毯。也是以著名画家的作品为蓝本,构图密集,色彩丰富。尤其是挂毯边缘的装饰图案更加华丽,形成了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挂毯不同风格的艺术特色,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增强建筑物内部装饰的效果。
17世纪,佛兰德斯和荷兰的挂毯技术也相当繁荣。绘画大师R. Rubens (1577—1640)也为挂毯制作设计了精彩的样品,他设计的挂毯《罗马皇帝的故事》现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荷兰画家j . Vermeer(1632—1675)也有很有特色的取材于罗马神话的样本设计。可见当时挂毯技术的成就与17世纪欧洲的高水平绘画艺术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