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洱源县郑家庄小学作文
清晨,阳光划破了郑家庄的寂静。在村里的民族文化长廊下,68岁的郑和梅带着5岁的孙子在这里玩耍。她指着展板,一字一句地读给孙子听——“民族团结是传家宝”。
郑家庄,居住着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族七个民族,长期以来从未发生过民族之间的冲突。这里多年来“零上访”,20多年来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小事不离村,大事不离国。在这里,集体利益高于自身利益,每个人都为集体事务做出贡献而不付出。
郑家庄为什么这么团结?为什么凝聚力这么强?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来。
青砖白墙,绿树红花,房屋漂亮,村容整洁,是进村的第一印象。仔细观察后发现,从村口的牌楼到壁画,从村规民约到生活习惯,处处透露着民族融合的气息。
当被问及这个村庄的历史时,村里的长者讲述了两个故事-
第一,760多年前,元军进入大理,两位郑将军率300户在此镇守。郑家庄由此得名,经过长期的生活、繁衍和融合,形成了以汉、白族为原住民的村落。第二,50多年前,根据国家政策,7户藏族游牧家庭定居郑家庄。后来,傣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相继迁居。全村敲锣打鼓,诚心接纳各族兄弟姐妹,还为他们盖房子,教他们耕作技术。
“民族团结的种子从此深入人心。”74岁的郑晓东由衷地感到自豪。
如果说历史是村里民族团结的一把钥匙,那么以后朝夕相处,会让村里各民族的感情相互交融,心连心。
64岁的王品珍对郑家庄的过去记忆深刻。在他看来,正是七个民族之间的不断融合,促进了村庄的全面发展。比如藏族人在村里生活后,带来了做生意的传统,最终让村里很多人靠卖药材致富。傣族人进来带来了清洁卫生的好习惯,让村子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村民小组组长王说:“每个民族都有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只要我们利用它,它就会被村子利用,更加强大。”
结合多民族的实际,该村建设了民族文化长廊,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发展状况,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的精神家园。
走进郑家庄,民族团结、乡村和谐的标志随处可见:
村口有一座牌坊,上面有白族的装饰,藏文的欢迎词和汉族的对联。对联上写着——汉、藏、傣、白、彝团结进步一家亲,农业、工业、商业、教育、文化繁荣发展满园。
村里道路的墙壁上贴满了壁画,每家的图案都代表了该家的族群,有的家庭还画了各种民族图案。“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等民族政策也被写在墙上。
“我们都是一家人,不分彼此。”在这里,每个村民都会这么说。七个民族在生活中不断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只有团结才能和谐,只有团结才能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前不久,村里的孩子郑碧荣不幸得了白血病,需要高额的治疗费用。得知他家的困难,党员干部带头为他家捐款,村里家家户户都行动起来,自愿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