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作者徐星简介,人物评价。
飞向蓝天的恐龙
提到恐龙,人们往往会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息龙。当我们谈论鸟类时,我们自然会想到轻盈的鸽子或色彩斑斓的孔雀。这两者看似毫无关系,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表明,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个分支经过漫长的进化,最终成为翱翔在空中的鸟。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与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代。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关系密切的恐龙应该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未被发现。20世纪末,中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带有羽纹的恐龙化石,立即让全世界的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界展示了恐龙有羽毛的证据,为古生物学家绘制的这幅图景画龙点睛。
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让我们穿越时间隧道,参观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种演变!
地球上的第一只恐龙出现在大约2.3亿年前。它大概有狗那么大,飞上了蓝天。它的两条后腿很强壮,可以支撑整个身体。几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的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只脚奔跑,有的则用四只脚行走;有的恐龙身长几十米,飞向蓝天,重达几十吨,有的则很小,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食肉,有些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食肉恐龙逐渐变小,看起来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颅骨增大,行动迅速;前腿越来越长,可以像鸟翅膀一样扇动;它们的身上已经长出了漂亮的羽毛,身上不再有鳞片或鳞片。为了躲避敌人或寻找食物,它们中的一些可能会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恐龙在树间跳跃和降落,逐渐获得滑翔能力,最终能够自主飞行。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不是从树栖生活的过程开始的。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长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了飞翔。无论如何,毫无疑问,不会飞的恐龙最终成为了受宠的鸟类,它们飞上了蓝天,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生命世界。
几亿年前,一只长有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上蓝天,进化成了今天的鸟类大家庭。科学家希望重现这一历史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离这个愿望的实现越来越近了。
作者徐星简介:
徐星,男,新疆伊犁新源人,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他也是NLD中国科学院副主席,《皇家学会学报-生物学系列》和《中国地质学报》英文版的编辑委员会。
徐星在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著名学术期刊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发表的成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基础科学研究10新闻。2001年入选全球11入选科学家,亚洲唯一代表。其对恐龙研究的贡献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的高度评价和世界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主要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及相关地层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骨龙的形态、分类和系统发育,鸟类的起源,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鸟类飞行的起源,角鼻龙的形态和早期演化,原始鸟类臀部的形态和系统关系,甲龙的个体发育以及侏罗纪和白垩纪陆相地层的对比。
人物评价:
“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点评:徐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戈壁地区连续7年的野外考察,使这一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晚侏罗世过渡期陆相石斑,他在辽西的野外工作,导致了许多极其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他发现并命名了20多个恐龙新属种,是世界上对恐龙新属种命名最有效的学者之一。他在霸王龙和镰仓时代的形态学和分类学方面的成就被批评为在恐龙研究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对鸟类起源、羽毛和飞行的研究被相关评论誉为里程碑式的成就,发现的四翼恐龙被认为是与始祖鸟一样重要的物种。他纠正了1999年《国家地理》杂志“古鸟”的报道错误,避免了错误知识的传播,成为古生物学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