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吐蕃是藏族先民建立的古老王国,崛起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汉魏时期羌族各部的活动区,吐蕃是由古羌族与当地人民融合发展起来的。

公元619年郎日继位,当时唐朝刚刚建立。朗日伦赞积极从唐朝引进医学和天文历法,对发展藏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动用外军,吞并邻国,军事上的胜利扩大了吐蕃的疆域,为其子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奠定了基础。

松赞干布登基时已是少年。13岁时成为吐蕃部落的赞普,意为强势的丈夫。他年轻有为。在几位得力大臣的帮助下,他先是平定了内乱,逐渐吞并了周边部落,完成了统一吐蕃的大业。松赞干布认为罗索姆位于红岩山和王耀山之间,形势非常危险。平原地区水生植物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便于公元633年从琼巴泽迁都洛索姆。在罗多修建宫殿和道路,使之成为吐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吐蕃王朝是通过重视经济发展,制定法律,统一官制和军制,划分军政区域建立起来的。

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最成功的君主之一。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生产,他派遣使节到天竺和西域学习,并参照天竺和西域文字创制了吐蕃文字。松赞干布为了统治和镇压人民,制定了残酷的法律,重的斩首剥皮,轻的剜眼剁脚,残酷地奴役吐蕃人。他在位期间,结束了西藏的割据局面,将吐蕃的疆域北扩至谷野匈奴,南至尼波罗、天祝,东邻唐朝,从而开辟了吐蕃的疆域。松赞干布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吐蕃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公元634年在唐朝求婚,建立和发展了西藏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为西藏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松赞干布之后,吐蕃与唐朝展开了激烈的军事斗争。隆硕三年,唐朝下属国家吐谷浑被灭,占据了现在的青海地区,不久又入侵西域和建南,并于天宝十年投降了在洱海地区建立的南诏。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迅速失陷,唐朝紧急抽调河西、陇右等地的兵马参与平叛。吐蕃利用河湟兵力空虚,出兵占领陇右、河西之地,具有抗击唐朝的战略优势。戴宗光德元年,长安一度被攻占,切断了西方各国与内地的直接联系。之后吐蕃不断进攻沙陀和回纥部落,西域诸国相继落入吐蕃手中。与中原失去直接联系后,北庭、安溪被镇远吐蕃占领近30年。8世纪下半叶,吐蕃疆域辽阔,国力鼎盛。

唐与范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往来。唐太宗时期的文成公主和中宗时期的金城公主进藏时,不仅带来了织锦丝绸首饰、生活用品、典籍史书、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等。,还带来了各种能工巧匠,在吐蕃传授酿造、研磨和造纸技术。吐蕃在唐代通过互市购买茶叶、丝绸等生活用品。在长期的交流中,很多汉人进入吐蕃,吐蕃的贵族子弟也来到中原学习汉文化。内地的典籍、诗词、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陆续传入吐蕃,促进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长庆三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联盟纪念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是中国和西藏友谊和团结的重要见证。

佛教在西藏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吐蕃王朝建立之初,松赞干布更注重利用佛教思想巩固统治,因此佛教在西藏迅速传播。赞帕统治时期,克立寇祖赞非常重视僧侣,在吐蕃各地修建寺庙,甚至规定每户一人出家,七个平民供养一个僧侣。佛教得到大力支持,僧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吐蕃贵族大臣的不满。开了三年车,李克祖被反佛大臣用绳子打死。达摩赞巴继位后,以灭佛为名,排斥异己,大规模镇压佛教势力,激起佛教界和民众的极大愤慨,被佛教徒在暗中枪杀。之后吐蕃贵族分为不同的派系。公主让她的侄子从胡那里讨来当赞普,另一批大臣又让皇族成员当赞普。双方的争权夺利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吐蕃处于分裂状态。

由于吐蕃贵族连年内斗,社会经济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再加上连年饥荒,吐蕃发生了大规模的平民和奴隶起义。经过四年的服役,吐蕃贵族虽然镇压了起义,吐蕃王朝也彻底崩溃了。从此青藏高原陷入内战分裂的局面,贵族割据,地方王众多,持续了4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