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高中生学习反馈效果的研究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说明孔子已经明白了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他们学习历史的动力,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是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今年我就“如何提高攸县四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现拟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措施两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影响农村弱势高中生学习历史动机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的学习动机是社会文化因素的结果。

在做这个小题目之前,我们对中学生的学习历史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于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的历史考试,学生首先学习历史的动机很强。只有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所有科目,才能获得高中毕业证,这就要求历史必须通过考试。高考,文科生必考历。他们要想上理想的大学,就必须在历史上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农村学生。由于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一些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动机很强。在之前的问卷调查中发现,85%的学生表示“如果不考历史,我就不会花时间学习”,而“我努力学习历史是为了在学业水平考试或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有一个好的未来”,这在所有原因中排在第一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考试制度的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历史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也有很大的影响。学业水平试题相对容易,也许背一下就能考60分,枯燥费时。高考怎么办?生动的历史分为历史人物、历史时间、事件性质、历史事件过程和意义而堆砌。在此基础上需要训练大量的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对历史失去兴趣。前面的调查显示,学生不愿意学历史的最大原因是觉得“历史知识繁琐,怕背”。每年高考结束后,高三的历史老师和考生都无所适从。我熟悉了那么多的课本,背了那么多的基础知识,做了那么多的试题,学了那么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但是考试的时候不需要。老师和学生都得出一个结论,历史教不教无所谓。为了考试而学历史,结果考试的时候学的东西用不上,没有动力。

当历史学科更多地受困于知识的积累和考察时,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也就大大削弱了。学生每天忙于背诵,很难从内心理解历史所传达的人类丰富而可贵的精神,也不会被历史所感动。没有办法发现学习历史的真正动机。

(2)学校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很强。而一个农村的薄弱高中,在文化底蕴和各种硬件建设上,远远落后于示范学校。再加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高,历史学科更低。

在之前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进入我校的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甚至不想上高中,或者被父母逼着学习,或者不学习不知道干什么。这样的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被老师视为后进生,在初中也是身败名裂。高中以后,学业任务更重,困难让这些学生更加不愿意学习。玩手机,睡觉,抄作业,考试看别人的,三年后运气好的话混个高中毕业证。但是,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整天不学习的学生。职业倦怠、职业缺乏成就感、社会地位低下等现象使教师缺乏激情,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家庭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各方面影响深远。

社会要求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家庭体现的,不同的家庭及其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直接影响。如果一个家庭有良好的历史文化氛围,那么孩子也会接触到,对历史的了解也会相应增加,所以学习历史会觉得轻松有趣。另一方面,如果家长抱着学历史将来没用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历史学习,必然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固有观念影响着家长,英语培训之风也影响着家长。近几年美术等各种培训也让家长纷纷效仿。这些家长的态度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提高农村薄弱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途径

(一)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硬件不足,农村薄弱高中生源参差不齐,必须靠教师的个人魅力来弥补。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课堂上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像爱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像对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你的学生,不歧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等等。一如既往地做这些事,学生们很快就会意识到,他们最终会“吻老师”,只有“吻老师”才会“信其道”。我们在电视节目中观看了数百场讲座,许多著名艺术家根据历史事件添加了自己的理解,并用流行语言侃侃进行了交谈,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要全面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谈吐优雅、幽默风趣的老师。

项目研究班有一个学生,中考五个“E”成绩入学。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学,上课做其他事情不影响其他同学,这就很好了。研究之初,我和他约法三章:第一,不影响别人,第二,不做其他事情,第三,抄好笔记。我真的坚持不住了。一两分钟后我会提醒你,但我会写下来。这位同学在第一个学年的第一个月就能按照约定做得很好,我及时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但时间长了,他渐渐放松了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我一方面还是严格要求他,找他谈话,鼓励他;另一方面,挑出最基础的知识题,让他默写在黑板上,进一步体验学习中的成就感。一年来,他很懒,和想学好的他一起奋斗,终于有了进步。他上课不睡觉,不影响其他人。他也有意识地做笔记,听写由易到难,开口回答问题。他的考试成绩也从二十稳定到五十。

(二)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改变“讲座式”教学模式,研究实践“三通五步”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老师课堂上的“填鸭式”和“填鸭式”教学以及课后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历史知识和掌握历史技能。这实际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从未被挖掘出来。

秉承新课程理念,我们研究和探索了“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要严格按照模式设定的时间进行三环节教学,重视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巩固。在“五步走”教学中,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动,课堂活了,和历史学习无关的事情少了。当老师明确“历史教学应该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是为了学生“学”的时候,学生学习历史就可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实践证明,我们探索的“三通五步”教学模式,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创新了学生的思维,将课堂上恰当提问的运用转化为启发和引导,辅助学生在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立即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活动的良好开展无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向良性方向发展。

每次课前或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根据历史内容扮演角色,再现重要历史情境。比如在讲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我设计了一道探究题:“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水资源浪费特别严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缺水。请从儒、道、法、墨等学派入手,向纣王提出解决水资源浪费的问题。整个班级由四个派系和纣王(房间)组成。这四个派别向纣王(房间)提出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其他学生则在一旁观看,并根据机会思考教学问题。布置这个问题时,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课堂上解决问题的建议清晰且符合各派的思路,整个课堂生动有序。

学生们还被组织起来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个历史话题。在教学中,开展了“我家(社区)的生活变迁”、“谈全球化在我家(社区、学校……)”和“寻找儒学遗迹”等课外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活动成果。这些活动都是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四)用原生态的乡村资源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由于硬件设备落后,农村中学的历史课无法使用电影、电视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再加上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老师来完成教学,这些不利因素无疑会给实际教学造成很多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和创新农村资源,弥补硬件的不足,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乡村资源无处不在,无所不在,都是原生态。农村的学生通常对这些资源视而不见,但是一旦用在教学中,就惊喜连连!比如我会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第1课,通过自习课带学生参观一些农村常见的农具:曲园里、翻车、风车、耙子等等。同时,寻找古代男耕女织的遗迹,比课堂上的生动描述更加生动。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带学生到学校所在的城镇寻找计划经济足迹和市场经济现象。没有多媒体,但这些比多媒体更生动,更形象。

农村薄弱高中位于农村,有其弊端。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充分挖掘农村资源,服务历史教学,农村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会被挖掘出来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脑力劳动都取决于兴趣。”新课改背景下,在经济条件较差、教学硬件落后的基础上,薄弱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瓶颈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农村薄弱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话题,是在实践中总结并不断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