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之战-通俗西藏史48
(8)、灵州之战
公元766年(大理元年),农历二月,唐·杨绍清去了西藏大理。农历10年,以伦齐藏为首的吐蕃代表团100多人随杨基抵达唐朝,表达善意,但朝廷大殿之上的繁文缛节并不能给边民带来真正的安宁。
当年9月,吐蕃军再次进攻河西,攻占赣州、苏州。在河西,杨把他的办公室搬到了沙洲(甘肃敦煌),并坚持反对吐蕃入侵。十月,吐蕃使臣还在长安的时候,吐蕃军队攻占了袁州(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但吐蕃攻打袁州的目的是为夺取重镇灵州(今宁夏吴忠)铺路。
凌州,位于国家北部,是唐朝西部的一个巨屏,北接河套,南接梁青。正如唐代名臣郭子仪所言,“北国为北国之门,西为犬儒,北为险要,五城相隔三千里。”早在秦煌时,他就以蒙恬为大将军,据此进攻北方的匈奴。“但匈奴在百余里之外,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进而“筑城靠胡”,于是灵州开始这样做。而汉末隋代都是“备兵防匪”。可见,历代中原王朝都知道和硕是“关中的脊梁,若一日不备,其胸腹四肢不可保”,但一旦失去得天独厚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仍为曲流付出重金,却割肉养虎以待之,张乘虚而入”;“是托河于敌,却又忧之。”对于吐蕃来说,固守和龙所占各郡,南北夹击关中,是必须控制的战略立足点和后勤补给场。当唐、范两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河套之地的时候,作为关中之盾、和龙之咽喉的凌州,就成了棋盘上的眼睛。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为了争夺凌州,唐和范展开了一系列的血战。
766年(大理元年)十月,吐蕃第一次进攻灵州。幸好驻守灵州的北伐军吕四公调度有方,在灵州城下击溃了吐蕃军。凌州城的胜利让唐朝在长安的和谈硬气了许多,对吐蕃割地的要求严词拒绝。这一次,双方的联盟再次破裂。
767年(大理二年)二月,唐使入唐,吐蕃使紧随其后。四月,与唐丞相、于朝恩在行唐寺会师,农历七月,吐蕃遣使入唐。但这种结盟基本就是一张废纸,唐和范都不会当真。果然,当年九月,盟誓上的墨迹未干,数万吐蕃兵围攻灵武(宁夏灵武县西南),吐蕃客骑在袁攀(甘肃平凉县东)、陆毅(陕西长武县)等地。郭子仪亲自指挥泾阳,镇兵三万于江,京城戒严。9月17日,子怡搬到丰田镇。65438年6月+10月,北党使吕四在灵州城下胜败吐蕃,斩首二千余人,吐蕃军退。农历十一月,唐使从拉萨返回唐,带回谈判条件,要求双方以关为界,作为同盟谈判的条件。
林峰关就在现在甘肃临夏县境内,而此时吐蕃的实际控制区域在唐朝已经深入到了林峰关以东和倒淌河上游,所以这个条件对于唐朝来说并不是一个大的开放。从赤松德赞要求枫林关以西为吐蕃领土可以解读为,吐蕃虽然占据了陇右、河西大片领土,但至少在大理初年,还没有完成对陇右的有效统治和管理,唐朝只要坚守少数坚固的城防,仍能对陇右构成威胁。对于唐朝来说,虽然这个条件看似友好,多次入盟,却阻止了吐蕃每年秋天的入侵。它早已对盟誓不抱期望,而随着联盟的进展,唐政府也意识到吐蕃提出的条件在不断增加,联盟可能只是赤松德赞麻痹唐朝的一种策略。只有坚持抗战,才能保证关中之地的安全。此外,唐朝人民对吐蕃连年侵掠边境的做法深恶痛绝,要求在战场上对吐蕃予以强硬回应。“旷野有几座闲雪山,长河无限旧。林峰风俗都是唐土,陈冰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也让唐婷觉得民心可得。
此外,在吐蕃,到公元767年,赤松德赞已经在位12年。他借助“三是一”的理论,明确了考核,完善了法律,明确了中国各阶级的社会地位报酬,同时明确了士卒出征时的军功奖励标准。经过赤松德赞十余年的努力,吐蕃国力强盛,达到了吐蕃王朝的繁荣。然而,即使是赤松德赞这样英明的君主,也无法解开一个缠绕历代君王的魔咒,那就是贵族利益集团对国内资源的贪婪掠夺和占有。当这种无孔不入的占有,必然会引起中国社会各界的严重对立和敌视。更糟糕的是,赤松德赞已经开始狂热地信奉藏传佛教。为了促进佛教的传播,他甚至和大臣们一起设计将马八戒,一个笃信佛教的伟大信徒,活埋在坟墓里。
为了促进藏传佛教的发展,赤松德赞开始在藏区修建佛教寺庙,并把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作为祭品献给寺庙。从此,奉献给寺庙的土地和人口从国家税收中分离出来,成为寺庙的私有田地。尽管如此,赤松德赞还是不满意。他还颁布了一项法令,要求中国每七个农民拜一个和尚。这些崇佛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社会资源的紧张,使得国内的权势集团只能通过领土扩张来充实自己的财富和权力,于是吐蕃就像被绑上了军国主义的战车,不停地向前滚动。
为了解决国内社会资源分配的不足,向外军输出战争,掠夺财产和人口,成了从赤松德赞到西藏的每一个吐蕃士兵的学问。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吐蕃继续进攻唐朝的领土。
公元678年(大历三年),掌管吐蕃东部的将军还在,知道他立了大功,就请了老人,尚赞莫的位置由我们出使吐蕃东部的尚赞莫接替,专管河西、陇右。这年八月,十万吐蕃军队进攻灵武(宁夏灵武县西南),再次来到北方咽喉之地灵州。称赞莫亲自率领两万人直奔益州,袭扰益州的目的是为了分散唐军的注意力,减轻围困凌州的吐蕃军队的压力。其实商札摩很清楚,泰州离长安很近,唐朝重兵把守。而且泰州地势险要,山川环绕,易守难攻。唐与范在泰州发生过多次血战,吐蕃也从来没占过便宜。果然,围攻翟周没有成功,进攻灵武的吐蕃军也没有成功。就在吐蕃军队围攻翟州、灵武的时候,为了减轻两地的军事压力,唐朝派李生领兵数千,大地震。"到了临洮,吐蕃决定在建堡(吐蕃的目的是吞并,所以在建堡取名)。人们称赞墨锭·鲍芹被烧死了,英俊的吐蕃军回到了师里。唐史记载“马懿、白元光各破吐蕃二万人,俘获羊马数千,凌州围之”。
769年(大理四年)九月,吐蕃军队再次进入灵州劫掠。5438年6月+10月,吐蕃军进入名山县(宁夏青铜峡市西南),吐蕃军步步进犯灵州。郭子仪派浑浑带领五千精兵支持他。吐蕃围攻灵州数十日,唐军誓死抵抗,拒绝。吐蕃撤退了。
公元770年(大理五年),吐蕃攻打永寿县(陕西省永寿县西北)。这次袭击应该是小规模的骚扰。但从吐蕃军队如此轻易的进入益州腹地就可以看出,唐朝的边防只能是坚守坚城,保住战略支撑点。对于城市之间的荒野,吐蕃只能骑着轻便的自行车自由来往。
公元771年(大理六年),九月,吐蕃军翻过青石岭(原州以西),进驻原州(宁夏)那城(固原东南)。由于郭子仪的劝说,吐蕃退兵了。
公元772年(大理七年),吐蕃骑五千至灵州,不久退守西去。公元773年(大理八年),休养生息的吐蕃军队再次发动秋掠战争。八月,六万吐蕃骑兵攻打灵武,践踏庄稼。5438年6月+10月,吐蕃入侵荆州(今甘肃泾川)、儋州,郭子仪派浑军帅骑五千步拒绝。10月18日,两军在陆毅(陕西长武县)交战,浑军根据风险安排拒马,以防吐蕃骑兵冲锋,本部不听其令,导致吐蕃骑兵冲入唐阵。随后马懿在荆州城西的盐仓(今甘肃泾川西)与吐蕃交战。吐蕃又赢了,马懿被困在吐蕃阵中,天黑后不归。袁静的兵马让焦等人与败兵争着入城。有人建议段,行军司马,拒绝守城。好在段既有胆识,又有智谋。当郭子仪儿子的士卒触犯法律时,他二话不说就敢斩之。在这个紧要关头,他又一次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魄力。遂召焦来申斥曰:“按军法,将军若失,部下皆应处死。你不知道!”焦等人连忙跪拜,恳求道。于是石秀发现城中所有的兵卒都在东源,便收拢分散的军队,假装快死了。吐蕃见唐军摆出拼命的样子不敢后退。晚上,马姨回到了部队。此时,唐军设置的三道防线,吐蕃早已攻破两道,形势十分危急。郭子仪召集将军们说:“我对这次失败负责,而不是将军们。但是,朔方将士天下闻名,如今被吐蕃击败。我想知道你会有什么策略为他们报仇?”人们是对的。荀曰:“我乃败将,不宜再议军政。”我真希望能说一句话,请你把我的军队赔了,不然我又要被雇佣了。“子怡原谅了他的罪过,并让英俊的士兵进入朝鲜。击败唐军后,吐蕃欲劫掠益阳(今陕西千阳)、龙州(今陕西陇县),浑浑领兵绕过沁源(今甘肃清水),鸣鼓西进。吐蕃听说了,就去了白城(今甘肃灵台西),怀疑唐朝有援军。英俊潇洒的军队倒在羊肠小道上,抢走了他们所有的战利品。马懿还派兵攻打吐蕃的辎重,杀了几千人,吐蕃逃走了。
公元775年(大历十年),九月十六日,吐蕃进攻林箐(甘肃镇远),十七日,进入龙州(陕西陇县),掠夺人畜,众官送家眷出城躲避。二十一日,凤翔使李宝玉在伊宁(今甘肃华亭)破吐蕃。然后攻打荆州,在白理成(甘肃灵台县西南百里镇)被我靖远使马懿击退。
776年(大理十一年)九月,吐蕃军攻石门,入长泽川(宁夏固原县北)。
公元777年(大历十二年),九月,八万吐蕃军队进入前总督府监狱(即长泽川),攻破方渠县(甘肃环县),进入博古。郭子仪派李怀光去救他们,吐蕃军队火速向东南进攻周放(陕西黄陵)。5438年6月+10月,吐蕃攻兖州(陕西省定边县)、周霞(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长武等地。
公元778年(大历十三年),吐蕃老将马仲英率四万人攻打灵州,夺取汉、、尚书三水运河口,灭唐屯田。从吐蕃的这一军事行动可以看出,吐蕃将领可能已经意识到单纯靠进攻唐军防守的、伊等郡难以打败唐朝,开始使用劫掠百姓、烧秋粮、毁运河等手段在经济上搞垮唐朝。
四月,吐蕃攻灵州,七月,两万吐蕃兵攻兖州、庆州,八月,两万吐蕃兵侵鄞州疆域、林(陕西省神木县北),赶走党项部杂兽。九月,吐蕃骑过青石岭(甘肃泾川县西北),直逼荆州。
从上述史料记载的战役中,可以看出几个特点。第一,几乎每年秋天,吐蕃都会进攻陇右地区,而在唐朝,每年都要调兵防守,“秋防”是家常便饭;第二,吐蕃20岁攻灵州、翟州,失败。吐蕃撤退后,唐朝上报的结果都是阴云密布。“吐蕃大败,斩首数千,斩万人。”但是吐蕃回来了,这说明这个报道是多么的不真实;第三,吐蕃多次进攻虽然失败,但每次都在唐朝反复掠夺,这可能是吐蕃进攻的主要目的。在吐蕃多年的骚扰下,甘肃右边的百姓要么被掳走,要么被迁到外地,边关民生苦不堪言。郭子仪、马毅等。会多次上奏朝廷,说荆州、益州荒凉,没有办法养军,请求朝廷重新安置人口,屯兵。安史之乱前,河西有50万唐人,凉州被灭后几年,凉州有几个唐人,河西人锐减。并不是都被吐蕃掳掠,应该会有大量的人为了躲避战乱而迁移到关中。
正当陇右唐军举步维艰的时候,四川唐军却在与吐蕃的多次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大理十年正月,西川(今四川成都),崔宁在西山大败吐蕃数万,斩首数万,俘虏数千人。大历十一年二月,崔宁破吐蕃、突厥、吐谷浑二十余万,斩首一万余人。大历十二年四月,崔宁在口崖州(今四川雅安)破吐蕃十万余人,斩首八千余人。不管崔宁报道的战果是否夸张,可以肯定的是,吐蕃进攻四川失败了。唐军在四川的胜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陇右的压力。
以前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