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发展史?
1,1990-1991年是股市的起步阶段。
1990,65438+2月,19965438+7月,沪深交易所挂牌营业,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中国股票市场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我国股份制改革的起步阶段,通过探索逐步建立了各项基本制度。大部分资本市场处于自我进化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整个市场规模较小,主要基于单独的区域试点。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统一的规范和集中的监管。同时,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2.1992-1997是股市的实验阶段。
这个时候,股市能否长久存在,还在为所有权问题所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了影响股市存亡的最重要话题。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二月和十月视察南方时指出:“这些东西好不好?他们危险吗?它们是资本主义独有的吗?社会主义能用吗?”允许看,但一定要坚决尝试。看对了,做一两年,放手;错了,纠正一下,关了就好。关,可以快关,可以慢关,可以留一点尾巴。你害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没关系,也不会犯大错误。“[1]自此,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企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从65438到0993,股票发行试点正式从沪深扩大到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迎来了5月1996的大牛市。由于缺乏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股票市场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盛行,黑市行为猖獗。打压和整顿股市因此成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是从中央和地方、中央部门到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开始形成,规定了涨跌停板和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首次从宪法层面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2001年是股市的标准阶段。
从1998开始,中国正式开始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集中统一的全国证券监管体系。国务院确认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职能得到加强。1999年股市又出现了一次牛市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然而,过热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市盈率极高,大量违规行为不断暴露。银、蓝田等上市公司的事件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票市场的作用被定义为国有企业解决困难的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渐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我国证券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01年底,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体系。
4.2002-2004年是股市的过渡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的发展进入法制化和规范化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正在加深——它不仅是筹集资金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可以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票市场的地位已经提升到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层面。中国股市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提出,股市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还要为国家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现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和建设不尽合理,加上盲目借鉴国外(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现状也颇为不满。新一届中国证监会开始完善监管体系。但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个阶段,股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票市场不仅达不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本的筹资功能都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龙集团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市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6月5日至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使资本市场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从2005年开始,就是股市重塑的阶段。
始于2005年5月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重塑中国股票市场的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在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公司已经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两年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并承担着分流银行资金、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大量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成功发行,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已经完全恢复了最初的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市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改革发行制度。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沪深股指屡创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是一项重要的货币和汇率政策,也是2005-2007年中国股市牛市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32.71万亿,相当于GDP的1.32%,在全球资本市场排名第三,在新兴市场排名第一。2007年IPO融资4595.79亿元,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6543.8+0903亿,是全球最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创新,资本市场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