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坐过火车或者长途火车,遇到过哪些刺激难忘的事?

1995我和一个同事坐火车去太原出差。由于天还黑,我们在焦作上了车,坐在卧铺的下铺聊天。与此同时,一位女士上了车,睡在我们对面的下铺。火车到达月山站后,一个又高又胖、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男人走了过来。放好行李后,他坐在我们对面的下铺,拿出水杯、水果、食物等旅行配件,亲切地和我们聊天,介绍长途旅行注意事项,让他吃水果、瓜子等。交谈中得知他是铁路工人,放假回山西老家。这时,躺在铺位上的女士表示他碍事,不让他搬出去。那位女士仍然表示他碍事,他又搬出去了。这样重复了三四次,那人只好半闭着身子坐在店里。

火车经过山西长治时已是深夜,乘客们开始休息。这时,男的叫醒了女的另找地方。原来卧铺是男方的,男方一个座位,女方很不高兴。他好几次把那个人挤出来的时候都是那么的有耐心,那么的有礼貌。我不禁尊敬这个人。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是那种君子风度和宽大的行为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一直影响着我。今天,我利用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外遇。有一次坐火车回家,坐在我前面的小姐姐困得头一直歪到一边。当她的头掉下来的时候,我伸手为她扶住。

小妹妹醒了,回头看我。这时,我看到我的小妹妹是如此美丽。小姐姐笑着对我说谢谢!

我觉得,如果看外表,也算是艳遇吧!

还有一次我遇到了“黄波”,这让我震惊!偷偷拿起手机拍了下来。不知道这是不是同一个人!哈哈的笑

90年代上大学,第一次坐长途火车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正是那次旅行让我时常想起。

我买的火车票是通票,需要在北京中转才能签。为了省钱,父母不能送我上学,我战战兢兢又满怀期待地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去北京一路顺风顺水,但是签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当时北京到成都只有163次列车和7次专列,需要提速,基本不允许持半票的学生签转。163次列车到成都需要36个小时,人满为患。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报了三天后的火车。

地下室旅馆蜷缩了两夜,终于在拥挤的人群中上了火车。

当时的163次列车是我坐过的环境最差,乘客最多的一次列车。整节车厢都坐满了人,甚至座位底下也是。有经验的乘客一上车,就早早地用纸壳或报纸占领了“卧铺”。

因为第一次在外地,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对什么都觉得新鲜。由于我的过分热情,我很快就和座位上的其他五个人熟悉起来。在沈阳冶炼厂肆无忌惮的吃了一个叫童大爷的泡面,在秦皇岛锁厂无拘无束的吃了两个黄哥的烤鸡大腿...

可能是因为我有一张白纸。童叔和黄哥对我的“不见外”并不厌烦。他们反而告诉我很多在火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出门应该注意的事项,让我继续毫不吝惜地分享他们的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车上的乘客不减反增,渐渐的连厕所都被占了。车厢里混杂的气味令人窒息,我们座位靠窗的老人让我们苦不堪言。

老人用竹篮带了两只猫。他用一块布盖住竹篮,不时地给它们喂生鱼。猫尿的味道混着鱼腥味,让人想吐。

我们想让老人不要再给猫喂鱼了,但是他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就是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而且他那“深奥”的家乡话让我们像是在听天书,无奈之下,只能默默承受。

列车到三门峡西时,需要加满水换,停留时间20分钟左右。一路走来,只能用矿泉水瓶解决问题,却无法一下子解决,更别提有多难受了。

童大爷和黄哥一商量,决定跳窗解决小便问题,呼吸新鲜空气。我们三个一拍即合,跳了出来

当时是晚上,我们找了个阴暗的角落,有说有笑,尽情发泄。轻松,无忧无虑和甜蜜的新鲜空气让我感到高兴,我哼着谢东的笑脸。

还没来得及唱第二句,就“咚咚”一声闷响,后背传来一阵剧痛。回头一看,只见五六个穿铁路系统的人,手里各拿着一把铁锤,虎视眈眈地看着我们。

我和舒同被打了两次,黄戈被打了四次,痛得弯下腰,脸色苍白。他们说自己是路政稽查,每个人罚款200元。

那时候200块钱也不是小钱,我们再怎么道歉,再怎么求也没用。他们搜了我们三个人的身,从他们的钱包里拿了200块钱。因为我妈把钱全缝在我内裤里了,他们找不到,所以我很幸运只被拿了几块钱。

沮丧之余,我们爬回车里,脱下外套。我们三个人的背都肿了,黄哥的最严重,青一块紫一块的。

火车一启动,黄哥就越来越气,这让他祖宗十八代都在诅咒。也许是出于好心,老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几句家乡话。

谁知这下可惹上麻烦了,黄哥扑到窗口,把竹篮扔出窗外。老头急了,不管不顾的用头撞黄哥,闹了好久。

黄哥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手臂上留下血淋淋的牙印。后来,童大爷给了老人三十块钱了事。

这样一波三折,剩下的路程就很无聊了。到了成都,我们三个人留下了通讯地址,各奔东西。

后来我和童叔失去了联系,但我和黄哥还保持着联系。有一次微信聊天聊到火车上发生的事,他破口大骂:

“妈的,我做梦都想把那些混蛋混蛋扔到河里喂鱼!”

回忆不仅是美好的,也是带着时代烙印的无奈。

2013去新疆,161从宝鸡坐火车去阿克苏。上面有个卖大米的女孩,名字省略了。全程55个小时,我什么都没带。我只买了他的盒饭。又认识了维吾尔语,于是陆续熟悉起来。我问他的年龄,工资,家庭住址等等。第二天早上,车到了甘肃边境,我又给他买了晚饭。吃完后,我把垃圾扔了出去。在车厢的交界处,他看到我打招呼。我看周围没人,就过去了。聊了一会,他告诉我,他要找家里比他大65,438+00的人。他不开心。我说你为什么想去。他说他父母在那里决定的,不敢改变。如果你觉得家里那个不好,可以娶我,但是他天真的问我,真的吗?我当时看着他,觉得他很漂亮。我想都没想,过去抱住他,狠狠地亲了他一口,然后跑回座位...

看到你的问题,我不禁想起了人生中最难忘的三次经历。这三次经历至今历历在目。这三趟长途火车让我穿越了中国的东、南、北,以青岛为东;南到广西南宁,北到哈尔滨。

三趟长途火车让我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是这三个时间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那是我刚毕业后,在一家杂志做媒体编辑的第一份工作。这份工作充其量是编辑,但难听点就是新闻和稿件的收集,还有销售的成分。

周四收到通知,公司安排的人都以各种借口拒绝了。只是我是新人,无法拒绝。美其名曰是让我出去体验,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出差津贴是出了名的低,这是不可想象的。公司一开始没有买火车票,甚至准备买站票。还好公司的合作伙伴多买了两个卧铺,让我免于长时间站立的罪名。

火车开了两天一夜,公司给我盖了三千块。这些钱是我在南宁一周的所有开销,包括除了吃住以外的其他开销。算了算,我的食宿费可能不到1000块。火车上带的东西我已经吃完了,肚子饿了,只能看书来解决。

在南宁一切都很顺利,但是在合作公司朋友的帮助下,钱没用了。甚至我在那里靠自己的销售能力赚了两千块钱。这才10年,对于月薪只有1000的我来说已经不少了。

回来后看到杨桃和木瓜不错,就买了一些。

回到郑州,一个尴尬的场景意外出现,因为我坐了公交车。杨桃问题不大,木瓜因为太熟被挤成一坨黄色。虽然闻起来很香,但绝对让你没有吃的欲望,只能扔掉。

我一直期待着去哈尔滨看冰雕,所以我很乐意去哈尔滨。只是我今天过得不太好。那时候没有冰雕。但没有失望,我去了著名的俄罗斯街。

但这些都是我到了之后的福利。我在火车上的痛苦超乎你的想象。没有动车,没有快车,只有普通绿皮。我们三个同事以为公司买的是卧铺,想不到全是站票。而一站就是一天半加一夜。该死的,这种体验是我再也不想要的。

我们三个人,提着大包小包,站在人行步道上,每次停车都要躲一会儿。那种疲惫是难以想象的。这还不是最难的部分。最难的是晚上。我们是晚上的火车。你站着怎么睡觉?我们三个人背靠背坐在地板上,就那样睡了。后来来的人越来越多,很难挤下过道。就试着爬到座位下面睡觉,去火车连接处,去茶室。我连厕所都不放过,只想有个地方睡一会儿。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才发现气温下降了。但是现在已经十月了,郑州这边也不太冷。我们穿着短袖外套去的,但是到了之后发现气温下降了,我们三个人冷得连门都不敢出。我别无选择,只能买更多的衣服。当我们回来的时候,已经好多了。我们拿到了票,一路上没受那么多苦。

为什么我最想去青岛?那是因为青岛有我日夜思念的人!

同样,没有动车,没有高铁,只有最普通的绿皮车,全程四个小时。但这十四个小时,相比以上经历,最难的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的心。我想早点去找她,但是火车的速度只有那么快。而且一路上火车也在不断给快车、动车让路,让原本14小时的路程变成了16小时。

但是这火车,让我做了决定,不能让我媳妇一个人在这里。我想带她回来,回到郑州,回到我生活的地方。因为做一次太难了!

还好我这次去了,达到了目的。心爱的人和我一起回到郑州,开始了我们的共同生活。

后来我们结婚生子,现在是一家四口。

这就是我的经历,没什么特别刺激的,但是很难忘。

上世纪90年代初,五六个穿着军装没有军标的年轻人从石家庄坐火车回江西探亲。在去南方的路上,我在火车上遇到了一群持刀的强盗。这些家伙有的拿着水壶,有的拿着马扎,有的拿着军用武装腰带,直接把那些劫匪打翻在地。那场面堪比警匪片。对了,我也是那些军人中的一员。我的军用水壶装满了水。记得当时一个锅砸向劫匪,劫匪当场倒地,不能动弹。可惜水壶也瘪了。探亲期满归队,部队召开表彰会,我们都受到了奖励。原来,铁路警察给我们部队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90年代去邯郸出差,在车厢的商丘段遇到一个老乡,聊得很开心。郑州之后,我去接头抽烟。后来老乡去其他车厢找同事。我回到座位上,因为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趴在桌子上有点困。朦胧中有一个人坐在故乡对面的座位上,我说:“离开座位。他说坐一会儿。我睡着了。醒来的时候被检票的列车员吵醒了。这时,我的钱包不见了,我在座位下找到了我的钱包。我没有剩下任何钱。我仍然有我的身份证。出邯郸站的时候发现口袋里有1.5元硬币。吃了早饭,等着朋友天亮给我寄钱。

上世纪90年代,当我从Xi回到上海时,我坐在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旁边,据说她在洛阳开了一家加油站。开车经过郑州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具体时间忘了。9月底,空调还开着,换上一件t恤也没用。年轻漂亮的女人也是,戴个座套也没用。后来,她也无能为力了。她把盒子里准备带给弟弟的崭新的羊毛毡拿出来,我们两个就这样。

说说我的一次经历:

1986年7月,我正经历人生的最低谷。我的二女儿才一岁,离婚后又一个月。当初因为国家还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为了避免在原单位受到处罚,我当时就把人事手续调出了原单位,但是没有找到好的对口单位,等于是把工作挂了。

就这样,我带着孩子到了十三个月,中间经历了一次婚变。我没有工作,家庭破裂,要养活孩子,手里没有一点积蓄。我很焦虑,很担心。

我别无选择,只能寻求帮助。我终于请了一位好心的领导给我安排了一个工作单位。怎么能不去上班呢?我必须挣工资来抚养我的孩子。但是上班呢?谁来照顾孩子,我住在哪里?无奈之下,我和父母商量,把女儿送到千里之外的二姐家,支持我一段时间。我征得二姐家人同意后,独自带着孩子去了二姐家。那时候孩子还没断奶,我就带着孩子平时的衣服上路,也不知道给孩子带点水。从我们县坐了三个小时的班车到郑州,在火车站换了火车,买了火车票。可能是孩子一路经过汽车的颠簸,心情烦躁,加上天气太热(当时车上没有空调)。我排队买火车票的时候,她大声哭,我却不买了。停了一会儿,她还是大声吼着,周围的乘客都在看我妈。

最后,我在她的哭喊声中买了火车票。我背着一个包,手里抱着孩子。最后,我费了好大的劲,好不容易才上了车,抱着孩子的两个女孩也糊了。上车后在座位上安顿下来,我给宝宝喂奶,她终于在我怀里睡了一会儿。

现在不敢碰这段经历,因为当时火车上没有水,什么都没有,所以孩子们吃了很多苦。睡了一小会儿,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没完没了。经过十个小时的火车旅行,我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这次火车旅行的最终日程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所以,现在每当看到孩子坐火车,我都会想起当年带女儿坐火车的场景,让我心酸。这种心态会鼓励我多关心,多帮助带孩子的妈妈和她身边的孩子。

愿快乐永远伴随孩子的成长!

第一次带儿子来广州,坐的是无座,是夏天,身上没带钱。汽车非常拥挤。儿子吃了48小时的奶粉,吃完了还能玩一会儿。因为没有座位,我跟车一起晃,儿子受不了。我打算带他去散步。我一站起来,就扑进了一个帅哥的怀里。当他看到我出汗时,他站了起来。就这样,我和儿子年中坐在他和他妈中间的路上,帮我带孩子。我和儿子吃腻了,就躺在他怀里睡了一会儿。他妈妈帮我抱了48个小时的孩子,终于到了广州,但是我下车的时候找不到他了。通过这个平台,我感谢帅哥和他妈妈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