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起源于哪里?

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饱受诟病密切相关。建立于20世纪40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试图在严格的金本位和灵活的信用货币之间取得平衡。这个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

此外,在1971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联储银行负责决定货币供应。随着国际经济的繁荣,对美元的需求激增,美元的短缺也随之出现。

上述国家主权货币(如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先天短板,学者将其概括为“特里芬困境”。即随着国际金融体系的稳步发展,各国对美元的需求不断增加,美联储有义务满足这种需求,通过更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增加美元的供给。这会变成恶性循环。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的需求越大,美国欠世界其他国家的债务就越多。这种经常账户失衡将不利于美元的长期稳定,而货币和汇率的稳定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前提。解决特里芬困境的方法之一是设计一种纯国际货币,数字加密货币技术的实现使这一方案成为可能。

2009年,比特币作为数字加密货币登上历史舞台。它的总供应量是由一套算法决定的,最大供应量是21万件。无论你在哪里,任何人都可以开采、买卖或收藏比特币,交易过程中外国人无法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比特币不是由任何央行发行和管理的,所以永远不会被超额认购。一般来说,货币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币值相对稳定,流通容易调节,交易方便。由于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很难真正发挥货币的作用。

因此,另一种电子加密货币Stablecoin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脸书发行的Libra。这种货币的价值是由一系列主权货币支撑的,包括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因此具有内在价值,价格相对稳定。

但是,天秤币并不是万能的。首先,脸书不是任何国家的合法银行,其发行的货币没有法律上的补偿;其次,天秤货币可能与主权货币竞争,导致国家货币政策失效,同时也无法避免洗钱等犯罪问题。

所以央行发行的电子加密货币,也就是央行依托国家信用的电子货币,似乎是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