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古老大陆有多古老?
据说坦桑尼亚大陆占据了南太平洋的大部分,南起塔希提岛,北接夏威夷群岛,东至复活节岛,西至马里亚纳群岛。东西长约8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面积相当于南北美洲面积之和。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的居民据说是大陆幸存者的后代。
是英国人种学家麦克米兰·布朗第一个提出太平洋上有一个古老的大陆。20世纪初,他在《太平洋之谜》一书中,首次提出古代太平洋中存在高度文明的大陆。此后,这一领域出现了许多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英国学者詹姆斯·丘奇沃德。他通过大胆的假设,广泛的考察,独特的推理,甚至自信的一笔,勾勒出了古代太平洋上中巴大陆的大致情况。1931年,他的代表作《失落的大陆》在纽约出版,一鸣惊人。此后又陆续出版了《姆大陆的后裔》、《姆大陆的神圣象征》、《姆大陆的宇宙力》等一系列专著,奠定了太平洋中世纪大陆理论的基石。关于失落的姆大陆,乔治·瓦特这样描述它:
古时候,太平洋上曾经有一块古老的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最高峰时人口约64万。生活在这块大陆上的人有黄种人、白人和黑人,他们和睦相处。古大陆的君主名叫拉罕,他既是古大陆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最神圣的宗教领袖。中国大陆的居民只信仰一种宗教。
古代大陆的居民有着高度的文化,尤其在建筑和航海方面表现突出。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
古大陆有七大城市,其中希拉尼普拉为首都,交通特别是水运发达,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古老的大陆上没有陡峭的山脉,只有绿色的平原和看不到边的低矮山丘。土壤肥沃,年年丰收,一年四季草木葱郁,一年四季花果飘香。荷花是古老大陆的国花,在海滨尽情绽放,各种鸟儿在林间尽情歌唱。野生大象成群结队地在原始森林中游荡,耳朵不时扇动,拍打着令人不安的飞虫,到处都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气氛。
然而有一天,古老的大陆上响起了可怕的吼声。突然天崩地裂,群山咆哮海啸爆发,岩浆溢出。古老大陆和广袤土地上的居民一夜之间沉入汪洋大海,只露出几处高地,侥幸生还的居民被孤立在小岛上。一个非常发达的古老大陆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没有人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古老的大陆。
乔治·瓦特向世人生动地呈现了古代中国大陆在太平洋上的情况。
1863年,法国学者德波尔在马德里皇家历史学会的图书馆里发现了西班牙征服中美洲时期的牧师迭戈·德·兰达撰写的《尤卡坦半岛考证》手稿,又称《尤卡坦编年史》。根据手稿中记载的玛雅象形文字草图,他翻阅了现藏于西班牙的玛雅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发现其中有两处记载的名字是穆。他认为,坦桑尼亚大陆位于大西洋,一个坦桑尼亚大陆就是从大西洋来的。
中美洲尤卡坦半岛玛雅遗址最早的发掘者奥格斯特·普朗金(Augst Plunkin,1826-1908)在他的著作《大陆女王和埃及狮身人面像》中提出了一个浪漫的想法,该书是根据泰罗阿诺的抄本和玛雅遗址陈驰·伊萨的壁画创作的。在他看来,近亲结婚在古代很普遍,那是在穆皇后当政的时候。为了赢得皇后的爱,她的哥哥柯(美洲狮)和阿克(乌龟)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最后阿克杀了柯,占领了穆皇后,从她手中夺取了大陆的统治权。王太后很惭愧,就逃到了埃及。为了悼念死去的哥哥科科,她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并改名为伊希斯(埃及女神),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普伦金也认为拉姆斯菲尔德大陆消失在大西洋,这与德波尔的观点不谋而合,但与乔治·瓦特的观点相去甚远。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中美洲的玛雅人是来自大陆的移民。
乔治·瓦特的研究成果还表明,穆大陆的居民和古印度人一样,崇拜太阳神,不仅懂得用火,还创造了最早的人类文字——原始描绘。他们用长方形来代表土地,用盛开的荷花来代表亩大陆...这种描绘符号在世界上很多古代石质建筑中都可以看到,有些其实是纪念穆大陆消失的铭文,只是没人看得懂而已。此外,大陆居民会烧陶、织布、绘画、雕刻、造船、航海,渔业也很发达。
至于大陆消失后留下的城市废墟,乔治·瓦特认为它们在太平洋岛屿上随处可见。当时,作为大陆一部分的复活节岛幸免于难,没有沉入海底。现在岛上很多刻有文字的巨型石像和石碑,很可能是大陆的遗迹。波纳佩岛附近的南马特尔小岛上的建筑遗迹以陵墓所在的“神庙岛”为中心。有90多个人工岛,每个岛上都有高约10米的玄武岩岩壁、防波堤、监狱等。,据说是姆大陆的遗迹。大溪地岛上有一座类似中美洲金字塔的建筑,也是大陆的遗迹...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互不相关的遗迹、遗址、遗迹真的是消失的乌兹别克斯坦大陆居民创造的吗?从最新的考古研究结果来看,太平洋群岛的居民活了不超过3000年。如何解释12000年前消失的穆大陆和太平洋岛屿的时差?
值得一提的是,乔治·瓦特所依赖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拉萨记录》是在中国西藏拉萨的一座寺院中发现的。这是一份记录4000年前占星术的文件。他依靠其他几个原始文献,如玛雅古代文献“特洛阿诺抄本”、“德累斯顿抄本”、“波斯抄本”和“科特西亚抄本”,这些文献也是占星术的记录。这些文件都记录了乌兹别克斯坦大陆的消失。
《拉萨记录》中提到的姆大陆沉没,是发生在本书写作之前8062年的事件。《拉萨记录》写于4000年前,由此可以推断,穆大陆沉没于12000年前,正好是亚特兰蒂斯(大西洲)的沉没时间。乔治·瓦特认为这两个古老的大陆沉入汪洋大海是因为同样的原因。
根据多年的研究,乔治·瓦特还描述了中国大陆居民的迁徙路线。在他看来,人类文明起源于苏丹,然后传到美洲,再传到大西洋,最后从那里传到埃及、欧洲和非洲。因此,苏丹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近年来,日本学者也兴致勃勃地加入了研究大陆的行列。
按照现代地质学的常识,海洋的地壳由较重的玄武岩构成,大陆的地壳由较轻的花岗岩构成。海底地壳和大陆地壳有着本质的区别。
1968年,来自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考船“白凤丸”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海底打捞到一块花岗岩石。当时,人们认为它可能是由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洋流携带的。无独有偶,1973年10月23日,日本东海大学的海洋研究船“望兴丸”号在九州岛附近海域打捞到一块含有花岗岩的大型锰块。显然,用洋流来解释锰块的来源是很牵强的。科学家将这两个发现联系起来,推测它们是否是沉入海底的穆大陆遗迹。日本科学家正试图通过对太平洋海底进行全面而广泛的科学调查来寻找新的材料,从而得到坦桑尼亚大陆存在的可信答案。最后,在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球上最后一次造山运动——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在6000万年前,而乔治·瓦特认为地球上的山脉形成于12000年前。我们如何解释这种巨大的差异?地球表面发生了许多复杂的变化。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真的存在过如此高度文明的大陆吗?也许这只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类一个天真善良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