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经济概况
清朝前后,国内工业以个体经营为主,如打铁、织布、制糖、制盐、酿酒、制陶等,设备落后,体量小,大部分保持在较低水平。其中,盐业是明清时期的支柱产业。清光绪十九年(1893)以后,韩江逐渐发展起印刷、碾米、炼乳、机械等现代加工业。民国时期,现代加工业有所发展,但规模不大。到新中国成立时,汉江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43万元,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8%。
汉江工业基础薄弱。1949之前只有手工小作坊,如打铁、小农具制作、粮油加工、土法榨糖、制鞋(草鞋、布鞋)、手工编织、竹编、家具制作、炼乳、干烤桂圆、水果罐头加工等。当时多为家庭手工作坊和季节性生产,设备简单,生产规模小。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工业采取公私合营和合作经营的形式。1953年期间,我国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合作合资开始发展。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1958大跃进期间,全民开始发展工业,在涵江区发展了一批属于莆田县的地方国营工厂,如莆田罐头厂、莆田造船厂、莆田玻璃厂、涵江粮油加工厂、涵江钢铁厂、涵江化工厂、涵江农具厂等。1961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一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集体,一部分企业被兼并或撤销。1966至1976,受“文革”干扰,工业发展缓慢。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同时,原有的国有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和引进,逐步由手工操作改为机械操作,改善了劳动条件。
1984建区后,我们采取“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充分利用汉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基本建设,使工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65438年到0988年,汉江变成了一个开放的沿海经济区。在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个体、合资经济和外资企业逐步发展起来。65438年至0990年,全区工业生产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实现了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向以工商业经济为主的外向型经济的转变。1992后,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发展战略。依托城市建设,工业在全区合理布局,区域内工业布局、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结构、技术结构、经济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工业门类已经有鞋革、纺织、服装、针织、电子、冶金、光学仪器、机械、化工、玻璃、造纸、印刷、食品、罐头、酿酒、木制品、水产品加工等。其中木雕工艺品、玻璃制品、母乳奶粉、烤鳗、镀锌管成为拳头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外。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成为汉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工业经济在区域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到1994,涵江区有中央、省、市、莆田县等20多家工业企业,员工5000多人。此外,全区共有工业企业7499家,其中国有工业企业4家,镇(街道)办工业企业21家,村办工业148家,中外合资合作工业147家,城乡个体工业7179家。工业总产值(按654.38+0.990不变价格计算)654.38+0.56亿元(不含驻涵企业),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265.438+0.4亿元,集体企业565.438+0.1.4亿元,外资企业和城乡个体工业750.84亿元。年出口总额为129610,000美元。
1994年,汉江工业企业职工35009人,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1306人,占3.73%。工程技术人员336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务74人,占22%。
我们制定了20条支持产业发展的措施,出台了强化品牌、创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三项鼓励政策。工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支撑作用更加强大。全区工业总产值376.4亿元,增长23.5%;工业增加值122.65亿元,增长2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1%。2008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306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43.2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企业产销率和工业企业综合指数分别达到98.1%和218。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鞋类、皮革、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增长26.6%。新增姬友车架工业等8个省名牌产品,新增3个省著名商标,新增威诺数控等6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华昌珠宝和新世纪电子分别主持起草了国家千足金镶嵌首饰和国家覆铜板行业标准。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20.05万吨标准煤,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0.17吨标准煤,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比下降22.7%。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5438±09.9%和65438±06.7%。民国时期,农业是汉江的主要经济,生产发展缓慢。
民国时期及以前,自然灾害频繁,境内水利设施匮乏,农耕粗放,收成不佳,水稻亩产每年只有五六百斤。再加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丁拉夫被捕,苛捐杂税,迫使农民逃亡,农田贫瘠,农业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仅97.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2%,粮食总产量650万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145公斤,存栏生猪6500头,水产品产量654.38+095万公斤。
从65438年到0956年,中国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年年底,农业总产值达到63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1%,比1.949增长了6.3倍。1958期间,境内受“左”倾思想干扰,出现“共产风”和吹牛风,农业经济陷入困境。从1961开始,我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采取整顿措施,逐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28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1%,比1956年提高了两倍。“文革”期间,国内农村批判“唯生产力论”,再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广大农民自觉抵制“左”倾错误,坚持开展农科“大寨”运动,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品种,国内农业仍取得一定成绩。1976年农业总产值2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3.6%,比1965年增长64%,年均增长5.1%;粮食总产量2.5万吨,生猪存栏2.4万头,水产品产量2340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扩大水产养殖特别是鳗鱼的生产规模,发展开发农业,农业由单一农业向综合经营转变。1983年农业总产值2566万元,比1976增长22.2%。粮食总产量2.9万吨,生猪2.8万头,鸡蛋360吨。乡镇企业总收入1106万元。1984 6月建区后,进一步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机制,加大了农业投入。从65438年到0992年,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随着创汇农业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两水”(水果、水产品)、“一菌”(食用菌)、畜牧业生产不断扩大。以鳗鱼养殖和滩涂养殖为主导的渔业产值比重从1984年的23%提高到1994年的73%。农业生产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由单纯的种植业向农牧渔业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转变。全区建成了水果、奶牛、蔬菜、食用菌四大生产基地。从1994开始,农业总产值为18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34%,比1984增长了4.14倍,年均增长19.2%。粮食总产量654.38+0.8万吨,水果总产量356吨,生猪存栏数2531.6,水产品产量654.38+0.2万吨。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67亿元,增长6.8%。农业“五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万公顷,被农业部列为“2008-2010年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增加藤食品、红太阳精品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南香米业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三年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继续增加,累计投资3344.2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水毁工程修复;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投资6225.3万元,累计受益人口近65438+万人;投资7924万元,新建农村公路76.9公里。60个试点村建设扎实推进,白沙平畔村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新县、庄边、鲁芬、白沙4个集镇、35个村完成规划修编;李翰大道等重点项目安置区建设加快,群众搬迁顺利进行。农村“宅基地清理行动”深入开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惠民工程”搬迁226户1100人,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43.8+0.69亿元,增长6.5%。荣获“中国枇杷之乡”称号。新增7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南香”牌大米、东源水产公司分别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和“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称号;国家枇杷标准化示范区验收后,浦兴农牧基地种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华林蔬菜基地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列入全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林权改革和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创新进展顺利。汉江商业文化底蕴深厚。自宋初开埠以来,汉江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商路通达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香港和澳门。明清时期是东部沿海的商业中心,尤其是抗战时期,汉江的商业地位十分重要。一座千年商埠小镇,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善于经商、乐于经商、善于招商的汉江人。改革开放后,汉江人及时抓住机遇,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在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大力发展商贸业,赢得了“小上海”的美誉。因水路便捷,又被称为“东方威尼斯”。
汉江各项经济指标居莆田市首位。2008年,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42万人,分布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它是福建省重要的侨乡之一。都说国内有汉江,海外有汉江。特别是拥有、黄等一批商界精英,拥有丰富的侨务资源和实力雄厚的侨领,这是韩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现有外资企业366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0亿美元,其中规模企业1.44,是福建省外经贸十强县之一。
汉江物流园正在向海西第一物流基地转型,物流设施日益完善,覆盖国内所有城市和东南亚、美国、欧洲等海外重要商业节点,仓储能力不断扩大。邗江区物流业非常发达,仓储容积率巨大。截至2008年6月38日+2月,全市共有宏达物流、翔宇仓储、明兴仓储等物流企业33家,货运站53个,持证运输企业956家,营运货车2339辆,总吨位9993.7吨。全年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为774.3万吨和88591.9万吨公里。
吸引海外投资
积极组团参加多项省市重要招商活动,精心策划组织4支招商团队赴东南亚、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开展项目推介,招商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共签约引进项目93个,总投资89.96亿元,其中工业生产项目74个,总投资66.87亿元,分别占新引进项目的79.6%和74.3%。新批外资项目28个(含12增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65438+7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5亿美元,增长64.9%。成功签约引进华晶玻璃制品,投资5.6亿元,促成华昌珠宝654.38+0.2亿元扩建项目和新世纪电子4202万美元增资项目。90个区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43.8+0.94亿元,28个区级预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43.8+0.8亿元。237个区级跟踪督导项目完成投资38.7亿元,已投产项目49个,投资9.8亿元;完成项目57个,完成投资1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