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历史影响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战国时楚国人。生于楚威王武历正月初七,或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层含义是伍子胥的忌日。著名的楚国人伍子胥和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王杀死了。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到吴国帮助吴国伐楚,在五战中进入楚国都城郢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子胥挖了一个坟墓,鞭打了300具尸体,为杀父仇人报仇。吴王何璐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吴军士气高涨,被越国打败。越王勾践求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吴被越国屠杀,被越国收买。他被谗言陷害,夫差相信了他,给了他一把剑,子虚死了。子胥,忠臣,视死如归。临死前对邻居说:“我死了以后,要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京东门上,看着越军进城灭吴。”夫差听了大怒,于五月五日把子胥的尸体用皮子包起来扔到河里。因此,据说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的第三个意义是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亲。曹娥,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在河里淹死了,几天都没有看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17天后,他也在5月5日投河自尽,5天后捞出父亲的尸体。这就被传为神话,再传到县衙总督那里,县衙总督把它立为碑,让弟子韩丹春作悼词。孝女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有金所作碑。后来,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在曹娥投江的地方修建了曹娥庙。她居住的村庄被重新命名为曹娥镇,曹娥去世的地方被命名为曹娥河。
端午节的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于六月五日殉难。后人钦佩他的诗歌,哀悼他的英勇事迹。它是为了纪念诗人节而举行的,诗人节被定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秋瑾出生于浙江绍兴。她年轻时擅长诗词歌赋,喜欢骑马击剑。她被称为木兰和秦良玉。28岁参加革命,影响很大。他策划了一场起义。他在会上被清兵逮捕,不屈不挠。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宣恒口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