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保护简介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委、市政府将八大关街区划定为风景区和疗养区,长期坚持街区的基本性质,发展观光旅游和休息度假,但不宜改为商业区和娱乐区。八大关是青岛人的掌上明珠。从市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对保护八大关的重要性有着充分和共同的认识。几十年来,八大关的魅力已经深入普通大众的心中。青岛市文化、文物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物和环境风貌的整体保护,历届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

科学规划,依法保护随着1994青岛被荣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2001“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青岛对八大关的保护做了系统的规划:八大关街区被列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十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之一;编制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包括八大关街区;制定了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保护规划和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8年8月,青岛市文物局、规划局启动新一轮规划工作,特邀具有国家文物局审批资质的专业单位进驻八大关街区进行现场专项考察调研,编制了《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待审批);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八大关地区房屋出租和出售管理的通知》。青岛市文物局向八大关居民和驻地单位发放了《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须知》和《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手册》。充分利用世界博物馆日和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知识;依法严格行政审批;定期举办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坚持每周开展一次文物行政执法检查。

恢复原貌,综合整治2000年前后,为适应青岛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整治八大关区域环境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坚持“恢复建筑原貌,综合整治环境”的原则。专门出台了《关于八大关、小鱼山景观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和《青岛市八大关、小鱼山景观保护区综合整治项目拆迁补偿标准的有关规定》,成立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确定并邀请加拿大设计公司和德国著名设计师进行房屋修复设计,并特别邀请德国文物建筑专家担任顾问。青岛地产集团在试点的基础上,认真、科学地实施综合改造。根据八大关大部分建筑年久失修的情况,市财政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建筑改造、违章建筑拆除、居民搬迁和基础设施建设、太平角公园建设等。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共筹集资金2亿多元用于八大关建筑的修缮、维护和环境改造,最终达到延续和改善八大关街区传统风貌的总体目标。

全面调查,深入研究青岛市文物局、市南区文物局结合2007年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组织文史、规划、建筑、房地产、文物等专业人员,对八大关近代建筑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现场勘察、拍照、走访住户和单位、查阅建筑档案等方式,对1949之前形成的建筑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调查。形成了近万份调查资料,开展了全面的资料整理和深入的学术研究工作。对大部分保护建筑的建造年代、建筑结构、建筑面积、建筑师、原主人等原始资料进行了整理,对重点建筑的艺术风格和人文脉络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由文物出版社编著出版了《集成万宅——八关》一书。正是这些通过大量细致严谨的工作而获得的科学成果,为八大关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善机制,共同保护八大关“三多”现象(即用户多,街区居民近5000人,驻地单位近100家;房屋数量众多,各类建筑721栋,67万平方米。房屋的产权和用途比较复杂。维修资金需要很多),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共同保护是保护和利用好八大关街区的重要举措。青岛市规划、公安、国土、旅游、环保、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以及市规划执法大队、市南区城管执法大队等单位,不仅实现了协同配合、群策群力,还探索并不断完善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行政审批告知等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市南区八大关街道办事处通过聘请八大关保护义务监督员实施有效管理,海滨景区认真负责街区内的景观管理,为八大关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