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一关。
【太行关-太行八爷】鸡冠-铁岭关、太行关(天京关、雄鼎关)、井陉关(土门关)、胡飞关、紫晶关(紫庄关,宋代称晋北关)
【洛阳八关】函谷关(今洛阳市西、新安县东)、大沽关(今洛阳市东南)、广城关(今洛阳市南、临汝县西)、驿客关(今洛阳龙门南)、段元关、段元山在偃师及今。
【益阳三关】大别山主要关隘是指武胜关、九里关、平井关,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豫南、鄂两省交界处。
虎牢关:古关明。
又称吴狱关、、关、泗水关。
在今天的河南省荥阳县泗水镇。
地处东西咽喉,群山环绕,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秦朝时因其土地风险而设立。
以后每次有战争,都要为此而战。
关鹏(西晋豫州边界),庐阳关
潼关、壶关、雁门关、倒马关(洪上关,中文称为长山关)、娘子关。
阳关,关的古称。
故位于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以南而得名,与玉门关一起是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
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逐渐废弃。
杨·
阳平关建于221年。
据1931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词典》第957页记载:“阳平关位于四川中江西北三十里,为蜀汉以后的重镇,明末毁于兵。”宋初《元丰九域录》载:“阳平镇为宣武六镇之一。”清代《中江县志》记载:“阳平镇建于汉代。
是古五城和玄武北的门户,是去绵州和洛江的必经之地。“阳平关在历史上既是军事关隘,也是税务关卡。
古代怒族、清代(太师)程道阳、兰、等农民起义军,都曾在天台山、鸡冠山等地屯兵习武、扎营。
阳平有淮桂郡遗址;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第七代后裔从湖南入川后,在蜈蚣山上建起“碑林”,龟山上刻有“皇上恩宠”的花碑和“正气堂”遗址;有天台寺,建于明朝弘治五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铁牡丹从不下山;有晚清著名学者李福垣的“融海园”遗址;有建于唐朝开元年间的“阳平大佛”...这些都向人们讲述了阳平关的历史沧桑。
中国文学史上记载的绵州八哥曰:“斗子山,打瓦鼓。
阳平关,洒白雨。
白雨之下,取龙女。
织绸,二十尺五,半洛江,半玄武。“它是要把人带入远古的梦境。
清光年间中江诗人何生思(中江城北人)游《阳平关》诗:“军士绵北屯,传于此。
密云排甲战,月牙如刀环。
我渡桃花水,人唱斗子山。
下雨了,我期待一个微笑。作者希望有一天,这片奇异而美丽的山川会被重新开发,到那时,所有的人都会面带微笑。
剑门关
三国时诸葛亮修筑蜀道,见此处地势险峻,两山峡谷之间有天然关隘,便修筑关卡以为是蜀汉之间的屏障。
诸葛亮死后,姜维在这里率兵抵抗钟会的十万魏军,直到向魏投降。
965年,剑门之战后,蜀军被宋军击败。
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描写剑门关:“碉楼关虽坚,一人守之,万人不能破。”
剑门关关楼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
2005年被大火烧毁后重建。
在2008年被汶川地震摧毁后,剑门关建筑在清朝的遗址上建造。
贾梦观
夹孟关,古称关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赵华镇,关城已消失。
夹孟关原属四川省赵华县,1959年并入四川省广元县。1985撤县设区后更名为广元市,省辖市。
甲蒙关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多次重大战役。最早的战役是沈州王曦梁五年(公元前316年)的秦蜀之战,魏蜀时期的“张飞开夜车打马超”之战让贾梦关声名大噪。
(见《三国演义》六十五)【“一滩高十尺,光泽在天”。
闽江至富屯溪,闽北光泽县位于源头最高峰,故古人有此描述。
而坐落在县城周边险要山路上的“九关十三关”,是远近闻名的八闽必经之地,也是山城中一处引人注目的景观。
光泽县地处闽赣边界,地势较高,四面环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自古被称为战城。
县城周围的高山险路,都是历代战乱留下的关隘。
大嘴是通行证,小口是通行证。
山口相互交替,遥相呼应。
据记载,从北到南,有崖木关、马岭关、云鸡关、火烧关、山头关、分水关、铁牛关、苏关、王集坳关等九个山口,以及金家关、蛇岭关、太涧关、空坑关、白虎关、恬妞关、风骚关、羊头关、延陵关、杨公关。
这“九关十三关”都位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在这些关隘中,最著名的是杉山关隘,它位于县城以西约25公里的杉岭主干道上。一直被认为是可以依靠自然灾害,有恃无恐的地方。古称“八闽第一关”、“瓯民西门”。
山观山脊上有城堡堡和城堡堡,锁住了江西到福建的主要通道。
元末,陈友谅、邓、等农民起义将领都把这里作为抵抗统治者军队进攻的根据地。
铁牛关原位于大河山铁牛岭,形似牛,石牛曾是山顶镇。
关隘内外的岩石崎岖陡峭。
关市两山凹为一路,四周险滩,四周深涧,坚如铁桶,故称铁牛关。
搬回县城西北30公里的牛岭坑。
站在山顶,关炮塔,凝望关外,历来被誉为闽赣北通道的“咽喉之地”。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手下当年就打破了这道屏障,是由入侵福建的光彩决定的。
分水关,关隘海拔1180米,关隘中最高的是木石关。
山青水秀,怪石嶙峋,峡谷幽深险峻,溪流密布,山路崎岖,可谓天然屏障,有“且一人守之,万人不能逼之”之势。
恬妞山口位于该县西北部,海拔925米,陡峭险峻,是通往福建的要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上”。
九关十三关大多位于山势险峻、景色奇特之处,令人游览赞叹。
例如,位于县城以北司前乡的云髻关,名字的意思是“高而多云”。
这里山势雄伟,峭壁危岩,林森森,道路蜿蜒,山势雄伟,景色秀丽,风景独好。
而且常年锁在雾中,云雾缭绕,蔚为壮观。
人们在上面,飞得很高。
难怪古人有诗称赞:“空中三千尺石,瑶琳遍地花。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怀疑自己到了神仙家。"
位于县城西北的马岭关,矗立在两座山峰的对峙中,俯下身子成为“一景”。
山之峰奇,泉之清,林之美。狮子山一收,从峰上升起,向东昂头。奇怪的麒麟山耸立在南面,象山在西面伸着鼻子,让人忍俊不禁,赞叹其景。
不远处的跑马岗,在风中不时发出类似马* * *的声音。传说穆镇压山贼,在山顶留下了一口钟,所以关外之敌听说* * *而不敢进攻,也正是以此名,为这一关增添了神秘的人文色彩。
千百年来,这些关隘也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紧闭的大门,城墙,瞭望塔,观望棚,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以及一定的建筑文化。
关明的来历也很有趣,丰富了这种关隘文化的内涵。
其中一些是以传说命名的,比如火,岩石是深棕色的,树木稀少。相传北宋杨六郎“绥靖蛮夷”,放了火烧山,树全毁了,所以树和石头都是黑色的,所以至今仍保持其颜色,也因此得名为火。
有的因其形象而得名,如鸭母关,向西缓慢,山形如鸭子伸颈啜水,故名。
有的以地名命名,如山头关,位于寨里镇山头村。
金家关位于司前乡金家自然村。
历代学者给这些关隘留下了许多诗篇,赞美他们的观点。
比如《仙通》里,有人附了一首元代闽北著名诗人写的诗:“山城色满雨,隐隐岩叶晴。”
仙女的家在哪里?很难唱几遍。"
“九关十三关”大多以村为单位,人民的力量和一切物资都取自人民。
网关是内部和外部流量的唯一途径。两省人民互相交流,商人互相往来,亲戚互相拜访。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非常相似。
和平时期共同抵御战时外来侵略,起到保一方平安的作用。
如今,这些通行证已经没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都被破坏得残缺不全,只剩下遗址作为名胜古迹。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为巩固边防,云南巡抚陈永斌在盈江、龙川、瑞丽边防要塞驻军。
八级分为四级和四级。
后四关是神户关、万仞关、居士关、通壁关;接下来的四关是铁壁关、虎踞关、汉龙关、天马关。
万历二十三年(1595),设和两军驻防,统领八关。
哈曼警备区上面四层,巴龙警备区下面四层。
八关依险而立,易守难攻。
神户山口
位于盈江县沾溪老关市,最初用于控制茶山、顾雍、维棉、未夕等主干道。
据《腾越堂记》记载,“台围三十尺,高三尺,楼高五尺四尺,有一处办公。
古闭洞深七尺,宽一尺,高一尺三尺,左右有壁,各高九尺。“砖块和石头仍然存在于今天的古关遗址。
万仞山口
位于盈江县勐弄乡南1.5km山顶。
据《腾越堂记》记载,“台围三十尺,高二十尺,高七十尺。”当时的城墙和城门遗址的石基依然存在,平台周边近110米。它由碎石和鹅卵石构成,其中宽约3米、高约3米的门道废墟仍清晰可辨。门楼的平台地基上还残留着一块刻有“中国万仞关”字样的牌匾,已断成几段,拼接后仍较为完整。"
居士馆
位于盈江县洗马乡白岩坡,距离洗马乡步行一小时。
它建在山顶,居高临下,过去的马坝子尽收眼底。
本来是控制岗西的要道。
这个遗址里还有一些城砖和瓦砾;有一堵两尺高、十余尺长的土坯墙,搁在几块从山顶升起的巨石上。有两块刻有“天朝居士通”的匾额,已断成几段。拼接后,一边比较完整,另一边不完整。
铜壁关
最初位于腾冲市西南540英里的布岭山顶,是控制芒哈、黑孩和芒莫的要塞。
据《腾越堂记》记载,“城墙平台四周20尺,高20尺,高50尺,有两个厅。”清初东移五十里,内移后所辖边界未失。
新的海关地址位于杜佳山,靠近盈江县铜壁关乡悉尼村。
距遗址约200米,是明朝万历年间设立的驻防府所在地,其西北侧为刘绶部。有一口井,石壁上刻有“清乾隆三十九年右营钟君”、“龙王”等字样。
有一块高约一米,宽半米的石碑,上面刻着“中国”二字。
铁壁关
最初位于今腾冲市西南540里的西登练山。
清道光年间,遗址迁至龙川县邦外乡梁磊村西的板灯山。
1885年中英联合勘测时,西边连山一带被划入缅甸境内。
虎踞关
邦康山,位于原龙川地区,现为缅甸洋人街西板后山,距龙川县张峰六七十里。
汉龙关
芒棒山(Mount Mangbang),位于原瑞丽地区南部,现为缅甸南坎省东北部的公茂山。
1885年,中英协会到汉龙关时,在遗址发掘出两块写有“龙关”字样的石碑,关隘的石门依然存在。
这块土地后来被英国人占领了。
1960年,中缅划界时,与南坎一起划入缅甸。
天马关
它位于瑞丽和龙川交界处的三角地带的西榜前山上。
明天,云南通志五年卷就要出版了:“天马关在西浜的山上,高26尺,高23尺,高44尺。设有办事处,控制孟光、蒙密、蒙曲等重要道路。”从瑞丽市弄道到曼云15km,再走一天就到了“哈布新蛤”(意为以石头为界的地方),这就是天马关的所在地。
据说还有一个十多尺高的界碑,周边只能容下三个人。上面有一个印章和汉字。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下令在铜壁关、铁壁关设置比关隘小一级的关隘,在腾冲、梁河、盈江、龙川分别设置九关,自北向南分别为顾雍关、滇滩关、明光关、大唐关、支那关。
后来又增加了慈竹关,但时间不长。
九关没有永久性建筑,用树围起来,有固定数量的人把守。
前四关在腾冲,后五关在德宏。
目前全国只有盈江县上寺关。1987年,盈江县人在上寺关立碑,上报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