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

l认识百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意义,了解孔孟荀等思想家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我知道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历史事实。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儒学的发展。

列举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王夫之等来了解明清儒学的发展。

2.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模块体系中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思想领域从“百家争鸣”到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演变过程。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古代思想家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认识,进而联系今天现实的思想生活,使学生体会到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3.本单元的总体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2)流程和方法

通过分析古代思想家的观点,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让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总结古代思想家的思想及其前后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比较、总结和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孟、董仲舒的理学、宋明理学、明清思想批判,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在学习上,要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认识到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作品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儒学成为汉代正统思想的原因及影响: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宋明儒学的发展: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教学困境:儒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变迁:对儒学的评价(热情与局限)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由于它是古代历史,远离现实,学生很难了解和掌握封建制度下的思想文化;其次,在方法上,学生很难灵活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相关的、综合的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来评价历史事物。教师应采用问题教学和探究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

5.其他相关问题

必修3 * * *第一单元六课,分为两条基本线索: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5课);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第六课)。这节课是将前五课的内容作为专题进行复习和深化,一节课完成。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第一个目的: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教学要点:1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及影响,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思想及影响,西汉董仲舒理学的内容及影响,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影响,明清时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人物、观点及影响。

第二个目: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要点:儒家思想在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变化及原因。

第三,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儒家思想。

教学要点:1儒家的作用:积极性和被动性。

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第四个目标: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1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对国际关系的处理,对人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和过程

1.导入设计:

(1)多媒体播放图片: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台湾省祭孔大典等。

(2)问题介绍: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年,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成为全球华人关注的焦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呢?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2.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问题1:根据表格,总结儒家思想的发展。

时期

代表性人物

主要命题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宋明

明清两代

复习前五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4.儒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原因。

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原因。

L 1),春秋战国:儒家被冷落。

L 2)秦朝:儒学被打压

L 3)汉代:儒学享有“独尊”

L 4)魏晋南北朝:儒学出现危机。

L 5):宋明:理学确立了其主导地位

L 6)、明清:儒学被批判

L 7)、改革时期:儒学赋予“新思想”

L 8)新文化运动:儒学受到冲击。

原因:省略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道,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位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即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

5.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问题1:阅读材料

(汉武帝)和他的现代大臣们把所谓的“儒教”扩大化,然后再扩大化,包括中央集权所必须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步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宽以待人、家亲合一、礼仪周到,这些都构成了官僚群体行动的规范。毫无疑问,孟子提倡的民生是与国家相关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根据材料,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统治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指出了儒家思想的积极作用:

L 1)和“大一统”思想,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中华民族团结有积极作用。

L 2)、“仁”、“仁政”、“德治”有助于防止暴政,减轻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巩固封建统治。

L 3)、“仁”、“孝”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伦理,有利于和谐的人际关系。

问题2:阅读材料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礼教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几千年前的遗骨”、“历代帝王专制的护身符”、“保护君主的偶像”。对于过时的旧道德,“虽是以破坏神圣与非法为名,却并不慈悲。”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根据材料,儒家思想有哪些负面影响?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了儒家思想的负面影响:

l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抑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望,产生负面影响。

它的等级观念、重男轻女、重理轻法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儒家思想对抑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问题三: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l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l坚持发展创新的理念,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6.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课堂讨论)

问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积极的借鉴意义?

答:有助于形成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氛围;

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老了也老了,我年轻了也年轻了”,

“君子养心不擅诚”等等。

问题2:(多媒体播放画面:海峡两岸举行同根祭孔仪式等。)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影响?

答: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

比如大一统的思想;儒家思想是团结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问题三:(多媒体播放图片:美国、法国等国孔子学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儒家思想对构建良好的国际关系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和而不同,和为贵,礼尚往来。

人以礼亲,家以礼亲,国以礼和。

问题四:在时尚、复杂、多变的信息时代,儒家思想能为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提供哪些借鉴?

答: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坦荡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

7.总结本课内容,完成巩固练习(略)。

四。关于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的建议

书籍:(美)迈克尔·哈特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网络:历史课程网络历史风云网络中学历史教学园

动词 (verb的缩写)学习评估过程

第一个目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填表。作为最基本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对他们进行评估。

第二、三项对基础知识难以进一步理解和总结,是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课堂讨论:四、联系实际分析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深化主题。

不及物动词学习效果描述

优点:通过复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了习题。

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课后可以积极阅读相关作品。

缺点:部分同学对教材内容不熟悉,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导致出错。所以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