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说礼崩乐坏是什么意思?
礼是行为规范及其仪式,音乐是与仪式相对应的舞曲。从广义上讲,礼是指一整套社会制度。周礼是指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制定的一套严格执行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制度,其内容极其广泛。礼体现在经济上,主要是“井田制”,即土地国有。天下土地归周天子所有,他人只有使用权和继承权,没有买卖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礼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奴隶制下的宗法制度,包括分封制和长子继承制,这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基础。礼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主要包括吉、凶、军、客、贾五礼,是指与祭祀、丧葬、军事、朝觐、婚冠庆典有关的各种规范和仪式。五礼也是狭义的礼。
《周礼》广泛应用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既使人们遵守符合等级观念的各种规范和规则,又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文明,因此受到周公等人的高度重视。周公在礼乐制度上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高度赞扬李周。他说:“周建是第二代,他很沮丧!我是周人。”在夏商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西周的礼乐真正体现了奴隶制鼎盛时期的时代特征,使得孔子在春秋乱世中极为推崇。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表现为君不君,臣不臣;父亲不是父亲,儿子不是儿子;老公不是老公,女人不是女人,都是失落。公元前841年发生的“汉乱”标志着周朝的衰落,也是礼崩乐坏的开始。周宣王即位后,取得了一点进步,被称为“中兴”。事实上,他的力量不但没有缓和各种矛盾,反而更加弱小。周宣王还违反长子继承制,干涉鲁国内政,引起鲁国内乱,诸侯不满。“自然,诸侯多有令”(《史记·鲁周公》)。接下来的周幽王更加笨拙,这导致了西周的最终灭亡。西周灭亡后,大臣弑君,儿子弑父的悲剧继续上演。各种各样的非法侵入也公开出现了。孔子看到嵇的《宫中八弦舞》,怒斥“可忍,孰不可忍!”春秋后期,奴隶社会赖以生存的景甜制度不断遭到破坏,经济基础发生动摇。所以在孔子时代,“礼崩乐坏”的情况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