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和韩城有多大?

历史的发展

韩城历史悠久。

夏商时期属永州,《龚宇》一书记载“龙门,龚宇永州之域”。相传于霞“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故“龙门”史称韩城地区。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本名佚)被封于朝鲜,其食粮收于汉源一带,称为韩(后)国。在,秦钟的幼子康也被封在梁山,史称梁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所灭,今韩城南部古少梁为都城。明代《韩城县志》载:“韩、侯、伯为国也”。

春秋时,韩武子被封为韩渊。《博物志》载:“汉,伍子胥封地”。继伍兹之后,献子爵改姓韩。当时晋国占据河西之地,与秦国接壤。周襄王第七年(公元前645年),秦和金在朝鲜交战,秦打败金,俘获国君,金让出河西之地。在王第二年春天(前617),他攻打秦国,取了少梁。

战国时期,周镇定二十八年(前441年),属魏。周伟十四年(公元前412),魏攻取秦。周安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汉、赵、魏三分,少梁归魏。周宪王第七年(公元前362年),秦打败少良,俘虏公孙厝,又攻占魏城。周宪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秦与魏在元利(今大荔县)交战,斩首七千人,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少良成夏阳,成邑。

秦灭六国,夏阳为史地。

西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昆封为翟王,统领陕北。八月,刘邦入关。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留下一部分民史郡。梁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左内氏改名为左凤仪。夏阳就属于这种。

新莽时,夏阳被改为姬廷,属于列位大夫的待遇。

东汉时期,光武兴盛,都城东移,西京三府(京、左凤仪、右扶风)不变,吉亭改名夏阳,仍属左凤仪。建武元年(25)至永平二年(59),合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居中原,夏阳属凤仪郡,魏永州,晋仍在。后来归花山县。

东晋永和五年(349年),为躲避羌人的叛乱,尚军支所由傅氏迁至夏阳(今延安)。七年(351),福建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十一年(487),夏阳属化州华山郡。553年,西魏废帝秦原,迁通州武乡县。宇文珏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夏阳并入河阳。

隋开帝十八年(598),夏阳脱离河阳,复置郡,改称韩城为古朝鲜,属凤仪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属西朝鲜。八年(625),州迁韩城,领韩城、合阳、河西三县。唐太宗贞观八年(635),弃州。肃宗干元元年(758),韩城改夏阳,改隶河中府。赵宣帝天成二年(905),改称汉源县。

五代时为后梁,仍属河中宅。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韩城改名,划归通州。

北宋封邑郡,国军设在永兴路。高宗第二年建炎(1128 & gt;正月,晋将夜宿,自韩城冰上入陕,关中不在金。金玄宗贞佑三年(1215),建立周振,统领韩城、合阳两县。

元世祖致远元年(1264),废州为郡,第二年复置周振。该县的网站已被转移到土岭,西北20英里的县。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撤周振,改同州,郡址迁回原址。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韩城属陕西Xi安州潼关路。

清初沿用明制,隶属Xi安同州潼关路。雍正三年(1725),通州改为直隶。十三年(1735),同州升为府,韩城仍属之。

辛亥革命后,属陕西关中路。民国十七年(1928),取消道制,直属于省管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八行政监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8年3月24日,韩城第二次解放。第一次属于黄龙赛区。65438+6月0949变更为大荔区。1950年5月,大理区撤销,改为渭南区。1956 10月,省直管。1959年6月,合阳县、黄龙白马探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恢复原机构,仍在渭南地区。1972年3月,改地区为地区,韩城仍属其管辖。1983 10国务院批准,1984 10正式改县为市,仍属渭南地区。国务院2月批准开放城市1985。1986 12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