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政治术语的由来
一般来说,“对”是指思想落后于现实,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形势而前进,企图时光倒流的思想和行为。政治上往往是反动、投降或悲观保守的。这种思想是右倾机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叫右派。例如,在第一次两国合作中,我们党公开反对国民党右派。接着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它瓦解了反革命势力,葬送了革命。
左,与右相对,指革命和思想进步。比如德国11月革命的领导者斯巴达克团,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左翼,也是德国* * *生产党的前身。又如,在国民党内积极支持与其他国家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何香凝、廖,都是国民党的左翼分子。在文化战线上,积极参加革命的是“左翼作家联盟”。
20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分别用左倾和右倾的概念来称呼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和保守派。当时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往往给萌芽中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巨大损失,所以激进派对革命是有害的,是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在左字上加引号,即“左”倾。当时的右倾,也就是保守派,可能会延缓革命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的损失,所以右倾这个词不含贬义。到了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利用“左”倾机会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来分化无产阶级内部的政治路线错误。同样,由于习惯,“左”字上的引号至今没有去掉,右字上的引号也没有加上。
“左”是指思想超越了客观过程的某一阶段,离开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陷入幻想和盲目。可以说,“左”是左形而上学的极端。形式上是左,实际上是抛弃左的革命现实,片面加强革命侵略性。政治上,往往表现为扩大打击范围,进行急躁冒进的斗争。这种思想就是“左”倾机会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叫做“左”倾。例如,在中国历史上,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党造成了严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