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偶像化挑战底线,不良粉丝文化激起民愤。如何整治“饭圈”乱象?
“吴事件”暴露出的“饭圈”乱象,反映出不健康的粉丝文化已经到了必须整顿的关键时刻。引导“饭圈”文化健康发展,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极端的“偶像化”言行一再挑战法律和道德底线,痴迷的“饭圈”文化激起民愤。“饭圈”是粉丝追逐同一个偶像而形成的网络社交。“饭”是“粉丝”的意思,“圈子”体现的是群体的界限和划分。如果说以前粉丝在偶像化活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更多的是个人行为,那么现在的偶像化已经完成了系统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的转变,“饭圈”也已经形成。
近年来,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多平台社交媒体和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为偶像购买衍生产品、租用广告位做宣传、投票、做慈善活动等多种文化行为。
在“吴事件”之前,痴迷的“饭圈”文化已经多次挑战社会法律和道德底线。今年4月底,一段“倒奶视频”将选秀综艺《青春有你3》推上了风口浪尖。画面中,近20人忙着往污水罐里倒鲜奶饮料,令人心疼。
爱奇艺推出的这个节目经过层层淘汰,近百名选手中剩下9名选手“抱团出道”。根据规则,5月8日团夜前,粉丝购买指定蒙牛牛奶饮品,微信扫描包装盒或瓶盖内的二维码,即可使用“果值”支持选手,帮助其位于人气榜前列,获得独家曝光资源。每日支持次数不限,可使用的“果值”无上限,进一步刺激粉丝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偶像登顶。
这种荒谬的偶像化方式是商家和平台诱导出来的。倒奶刷票的行为不仅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食物浪费法》,而且严重误导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
5月6日晚,爱奇艺公开道歉,称忽视了节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以及节目的合理规则。受此影响,已接近档期尾声的《青春有你3》停止录制。
“‘饭圈’乱象也是一种综合现象。以‘青春有你3’为例,它不仅涉及到粉丝无底线偶像化的问题,还有平台纵容的问题,还有商家行为不良的问题,因为刷完奶就有二维码在里面。想投票,就得买。谁能喝这么多,你要多投就浪费奶。”5月8日,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管理局局长张永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三种生态问题亟待解决:以主观偏好代替客观评价、妨碍公共秩序、突破自身能力、偶像化、畸形的“饭圈”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Z世代”消费群体的崛起等因素,中国偶像产业不断发展。据业内人士估计,2022年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6543.8+0.40亿元。
聚光灯下只有一个人,聚光灯下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一批良莠不齐的明星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饭圈”也越来越大。
然而,一些明星偶像作为公众人物,由于自身素质低下,其打架斗殴、嫖娼、吸毒、代孕、强奸等违法行为不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损害了以年轻人为主的“饭圈”。
一些“饭圈”被扭曲成充斥着不良作风的“怪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制评论,包括煽动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升栋认为,当前“饭圈”的生态问题可以分为三类:
主观偏好代替客观评价,对不符合利益的人进行无理性无底线的互撕。“饭圈”为了争夺流量,现场支持、转发投票、刷观点,组织粉丝积极打榜,攻击、辱骂其他不符合利益的人,甚至侵犯隐私、人肉搜索,严重损害他人的人身权利和精神健康。
无视他人,妨碍公共秩序。如“风扇接送机导致航班延误”、“丝机故障”等。据统计,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从2017到2018上半年,就记录了27次粉丝预警。
在产业链的推波助澜下,粉丝突破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偶像化的行为涵盖了一些新的引导方式,比如和其他粉丝交流,宣传偶像,甚至购买星球冠名权,买断大广告,赠送昂贵奢侈品,助长了非理性消费。
“未成年人往往会把偶像当成自己的模仿对象,会不断美化和合理化偶像的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卫民指出,虽然一些知名艺人有违法违规行为,但仍有不少粉丝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包庇,甚至辱骂执法者。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饭圈”种种乱象的背后是偶像化,是“流量第一”的畸形引导下的资本黑手。年轻人喜欢明星,有自己喜欢的圈子,这很正常。事实上,“饭圈”文化在促进年轻人培养善良的集体情感,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比如在反击“港独”言论时,“饭圈女”用独特的方式“保护世界上最优秀的阿拉伯裔中国人(中国)”;在抗击疫情中,他们开展捐赠公益物资等活动,在关键时刻筹集了大量防疫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然而,在“流量至上”、“泛娱乐”的不良导向下,一些资本无视社会责任感,串起中国当下“饭圈”中“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主-厂商”的各种利益集团,无所不用其极地收割大量粉丝尤其是未成年粉丝的“钱袋子”。
据介绍,“饭圈集资支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包括实物回报,如出售专辑及周边,用所得利润支持偶像相关活动;二是不提供实物回报,承诺用粉丝真金白银进行选秀投票,给偶像送礼;三是说给偶像“赚钱”承诺提供回报但不兑现是诈骗。
“娱乐公司和‘粉头’为了从中获利,不断强化粉丝保护偶像的使命感,诱导粉丝增加消费;一些明星对此表示支持或默许,进一步提振了粉丝的消费意愿。未成年人尚未成熟,难以抵御各方诱导,容易做出非理性消费。”季卫民认为,“饭圈”数千万元的抚养成本不仅远远超出未成年人的承受能力,也对其家庭造成一定压力。而且追求金额、攀比的赡养观念会对未成年人的消费观、金钱观、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治理“饭圈”乱象,必须齐抓共管,立规矩,划红线,规范言行。目前,“清理‘饭圈’乱象”专项行动正在深入开展。针对“饭圈”乱象中的“扶榜”问题,中央网信办精准施策,通过取消诱导粉丝扶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体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偶像化活动等方式,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非理性偶像化空间,加强榜单、群圈等关键环节管理。
中央网信办表示,将通过加强网络名人信息规范、加强账号管理、完善黑产打击机制、探索建立粉丝引导机制等措施,总结近期治理经验,完善制度建设,为粉丝文化的长效整治和规范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启动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坚决抵制偶像化的明星炒作、泛娱乐等不正之风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不正常价值观。
8月2日新闻联播播出,针对网络不良粉丝文化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整治畸形的“饭圈”文化,要齐抓共管,立规矩,立红线,规范言行。斩断资本的无底洞黑手,遏制泛娱乐的野蛮生长,加强行业自律,督促艺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此外,呼吁社会、家庭、学校、演艺界共同努力,制止“饭圈”的不正常行为,净化娱乐生态。